2008年6月28日 星期六

料理絕配

no reservations 

前些天看了這部電影,覺得很棒!

##ReadMore##

但其實棒的不是電影。這種類型的電影,編劇都是直接套公式,我懷疑編劇們的文書軟體是不是有個類似「自動導航」的功能,只要輸入主角的職業、性別、年齡,就可以自動幫你完成一則故事的功能?

劇情了無新意,對白毫無火花,配樂全是老梗,如果有什麼救了這部電影,那肯定是凱薩琳麗塔瓊斯啦!她在鏡頭前的魔力真的太強大了。雖然即將步入不惑的她已經不復當年「蒙面俠蘇洛」中清純的模樣(那一曲暴力探戈真是經典~) ,一顰一笑依舊充滿了戲劇張力。只可惜這些年來除了『Chicago』和『Traffic』之外她實在也沒什麼好作品。

K zeta

話說回來,我覺得棒,是電影中『廚房』的感覺。雖然廚房被拍得很不實際,好像油煙不會臭、火焰不會燙、圍裙不會髒。但我喜歡一群人白天一同品嘗新菜,晚上一同烹調美食的那種感覺。燒菜本來就是件開心的事,但更教人開心的就是燒好吃的菜給別人吃!以前在家燒菜,就算鍋底焦了爸媽也會說好吃;後來出隊時燒菜給朋友們吃,才發現煮一桌好菜讓大家飽餐是多麼有成就感。

我心目中最棒的職業,就是旅遊生活頻道裡面的廚師啦!不管是在各式道具一應俱全的完美廚房,海風徐徐的白色沙灘,還是在陽光普照的南歐果園,都可以面帶微笑變出一道道佳餚。還有什麼工作比這更迷人呢?

累積了幾年的經驗,也知道東西弄熟並不難,但菜要燒得好吃,唯一的要訣就是不能馬虎。該小火慢熬的就要熬,湯汁該收的就要收,該細的刀工不能粗,該起的油鍋不能少,該放的香料更不能省。食譜跟其他「教你輕鬆xx」的書籍最大的不同就是你乖乖照著做就一定能有七分像,但是理財和瘦身的書籍這麼熱銷,台灣人可沒有變有錢或者變苗條啊。

no reservations2劇中Nick把Zoe叫起床做煎餅那一幕真是充滿了父愛,不禁讓人想像如果有一天自己也有機會教小孩子燒菜,那會是什麼情景呢?無論如何不可能像Nick一樣教煎餅(因為我自己也沒做過啊~),還是從康寶濃湯和煎蛋開始教好了。

2008年6月25日 星期三

群 The Swarm

swarm

口碑太好但是厚度太嚇人,這本書(嚴格來說是上下兩冊)在我的書架上躺了半年多。從林口長庚、和信醫院、民生東路的家,再一路陪我回到台中,其間小書都看完N本了,我始終沒有勇氣翻開它。這個月初時聽說沛璋居然在腸胃科實習時捨棄Harrison和Washington manual,花了3天把它拼完,足見它的魅力不凡,於是我也決定畢業典禮之後要向此書進攻(什麼?不是應該向國考進攻嗎?)。

##ReadMore##

結果,超過900頁,內文密密麻麻的這本『群』,整整花了我10天才吃下去。

我很喜歡書中提出的一些觀點,比如「拯救了人類並不等於拯救世界,因為少了人類對這個世界的存亡一點影響也沒有」,還有「你不能從人類的角度去尋找宇宙中的其他智慧」。大部分講述外星人的電影其實談的都不是外星人,『第三類奇蹟』中的外星人是我們對上帝的投射,『ID4星際終結者』的外星人是我們對未知邪惡的形象化產物,『ET』的外星人在角色功能上其實跟落難的野生動物並無二致。大部分的外星人想像圖仍然有著頭顱、軀幹、手足,是直立動物,沒有尾巴。其實人們只是在仿效上帝,用自己的形象去描摩外星的生命罷了。畢竟,這些是人類成為優勢物種,位於物種演化前鋒的特徵,既然宇宙裡有其他的智慧生物,怎麼可能以原始的形式出現呢?「但是人類可能只是眾多走進演化死胡同物種中的一支而已」,並沒有證據告訴我們這樣的演化路線是正確的呀!作者提供的答案突破了這個窠臼,他描寫的「群」,沒有形體,沒有五官,沒有壽命也沒有世代交替,卻是與海洋同生共存的奇異生命。(不過我因為急著看故事發展,所以DNA理論推導那段文字被我含糊跳過了。不知道那個理論是不是說得通?)

看到故事中發生海嘯的那天,台中下了一整天的雨,我縮在椅子上讀到全身發寒,差點想下樓避難。兩天後,我去了蘭嶼。在那裏,蝦子沒有在我眼前爆開,螃蟹也沒有上岸作亂,只是日復一日的艷陽炙人,在一望無際的湛藍大海前我只有讚歎,沒有一絲絲的害怕。水面下僅僅50公分的石縫裡頭,就有著五彩斑斕的小魚搖頭擺尾。在這片透著光的藍色水域中泅泳,清楚地聽到自己的心跳,那是種好久不曾有過的寧靜。我想退伍之後應該去學學潛水了!儘管『群』裡頭寫的潛水場景是那樣嚇人啊~~

『群』在台灣上市之前,就已經在歐美書市獲得廣大迴響,也已賣出電影版權。這似乎是暢銷小說的康莊大道?在垃圾都可以拍成電影的今天,能夠有好的故事被改編上大銀幕當然是美事一樁。但我覺得這樣的風潮反而漸漸影響到作家們寫作的態度了。最初我有那種「看書像在看電影」的感覺是高中時看『哈利波特1』,後來看到『達文西密碼』時,那種場景變換,還有作者寫景時視角的移動都讓我覺得自己簡直像在讀電影劇本(想不到書都寫成這樣了電影還可以拍這麼爛)。近年來這個情況似乎越來越明顯,『群』這本書也是一樣。彷彿作家們的眼睛都成了攝影鏡頭,早就設定好了動線,下筆為文都是動態視覺的描寫,連內心戲都被簡化到「必須在短時間內用畫面表現」的程度。小說到了這個地步,雖然讀起來流暢性大增,卻截斷了許多可能性。這樣偏食的寫作風格自然不可能寫出像『香水』一般的傑作了。

『群』另一點讓我感冒的地方就是作者Frank Schatzing無可救藥的自戀充分表現在某個角色身上。我相信每個作家在寫作時多少會把自己的一部分融入書中,但我至今沒看過這麼不知節制,猛在書裡誇獎自己的作者。

辛苦征服『群』之後,我的下個目標是納尼亞傳奇七部曲(好久沒有看兒童讀物了)。原本是希望在入伍前看完的,不過以今天輕鬆解決掉第一本的情況來看,這個目標應該不難達成吧!^^

the swarmswarm 2

台灣版的封面跟德國版的一樣,比美國版好看一百倍!不過美國版打起折來真是不眨眼,居然只要200元台幣就買到了!雖然我也知道美國書本紙質比草紙好不了多少,但也便宜地太誇張啦~~~

2008年6月21日 星期六

連根拔起

來台中一年多,別說看牙醫,我連診所也沒去過。想不到在蘭嶼的最後一天,左下顎的臼齒痛了起來。過去也有過類似的經驗,通常睡一覺起來就不痛了,可是今天早上醒來卻更痛,只好起床開始上網找牙醫診所。

##ReadMore##

台中板上真的是什麼資訊都有,有板友問牙醫,還指定要「年輕一點,帥一點的」,厚!難道帥也可以止痛嗎?我就特別挑了一家據說裝潢老舊,可是醫師很老經驗的診所。一推開診所大門,看見老醫生穿著便服在幫一位阿嬤拔牙,沒有開冷氣的診間有著電扇低鳴,牆上除了書法匾額之外還有許多幅佛像與靜思語。其實當下心裡頗不願意在這裡看牙,但是想到這種資歷的醫師拔過的牙比我放過的鼻胃管多個十倍吧,還是決定坐了下來。

老醫師說我的智齒長歪,而且蛀掉了,必須拔掉。其實智齒長歪我也知道,但是這些年來並沒有帶給我什麼困擾,所以我也沒有去管它。蛀牙讓我覺得挺丟臉,心裡總覺得蛀牙就跟近視度數增加一樣,是小朋友的事情才對啊。我大二之後度數就沒有再往上爬了,上次蛀牙更是超過10年以前的事情。從小鏡子裡看見的那個大黑洞還是挺驚人,醫生說如果我不願意拔的話,就開止痛藥給我。我覺得挺好笑,難道有人怕拔牙怕到寧願拿止痛藥自我麻痺嗎?從沒拔過牙齒的我也不知道哪來的信心,決定馬上把問題解決掉!我要拔!今天就拔!請問右邊那一顆什麼時候可以拔?

牙醫診所在我的童年回憶中是個可怕的地方,現在到了這個年紀,怕的反而不是那些奇怪的器械或者恐怖的聲音,我只怕打local會很痛,但想不到連這關都過了,麻醉針打得毫無感覺耶。老醫師知道我是醫學院的,跟我稍微閒聊一番,我也表現得像個懂事的醫療從業人員,面帶微笑任由他在我嘴裡挖呀敲呀。可惜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我的智齒和我的耐性都被絞成了碎片,老醫師的額頭上也冒出幾滴汗珠。雖然我還是對他的技術有一百分的信心,但是已經開始嘲笑自己之前毫無畏懼同意拔牙的態度了。在補了一針麻醉與N次鐵鎚敲打之後,最後一截智齒終於被連根拔起,我吐掉一口的血水,腦海中浮現影集『Alias』中Jennifer Garner被歹徒拔牙刑求的畫面,深深覺得換成了自己,肯定會在第一時間屈打成招!

雖然稍微張大嘴就會痛,我晚餐仍奮不顧身嗑掉一整個便當。不過要空出一隻手來冰敷,是不是今晚又不用讀書了呢?喔齁!

2008年6月15日 星期日

Simon變身爵士樂傳奇

chet

之前放在MSN上長達半年之久的顯示圖片其實不是我。

##ReadMore##

我想這也不算什麼新聞,儘管有不少人受騙(畢竟連背景都很像學校的大練習室),也有很多人第一眼就看出來了。

比較直接的反應比如說我姊:『(消音)~那是誰的照片?』

或者是芳瑜:『一看就知道不是你啊~』

或者也有恭維我的朋友,比如阿暉。

暉:『Hey!這張照片不錯啊~』

Simon:『可是這不是我耶…』

暉:『我就說嘛,難怪少了一股英氣。』

這張照片是其實是傳奇爵士小號手Chet Baker。他的名字與姓氏合在一起念,重音放在第二音節,語調就像「Chicago」那樣。會認識這位小號手也是非常偶然,只因為他的演奏被放進某張電影原聲帶裡頭了,我在查那張原聲帶的資料時就順便在網路上找了他的音樂來聽。

ChetBakerChet Baker會紅,以一個白人的身分贏得了爵士樂界的認同,當然他英俊的外貌幫了他不少忙,但是在他竄起1950年代,視覺媒體遠不如今日無孔不入,他還是必須以實力征服廣大聽眾的耳朵。何況爵士樂壇並沒有這麼視覺取向,君不見早年天王天后級的Louis ArmstrongElla Fitzgerald 都是大叔大嬸般的長相嗎(我覺得這兩位在維基百科上的照片已經算好看的了)?

據說他對樂譜過目不忘,不喜練習也不喜彩排,經紀人總是必須在登台前從某個美女的懷裡把他拖出來,但上了台他即興的演出卻又是火花四射。驚人的才華加上白馬王子的外表,把當時沉淪在毒品之中的爵士小號天王Miles Davis嚇得躲回老家戒毒兼鍛鍊身材。除了演奏樂器之外,Chet Baker也唱歌。他的歌聲有種蒼白又脆弱的本質,純真之外還有一點點中性的柔美。大部分爵士歌手的作品都適合深夜聆聽,但我覺得Chet Baker的歌曲屬於凌晨。在好夢方盡,天色將白的時分,用那近乎呢喃的唱法攻擊你。外科實習的那幾個月,我常徹夜播放他的音樂。

old chet儘管才華洋溢,Chet Baker的一生卻是非常的悲慘。他叱吒風雲的時間僅有5年左右,此後他就逃不過毒品與酒精的糾纏。打架鬧事、吸毒勒戒佔據了他大部分的時間。他甚至在一場糾紛中被打落了門牙,一位小號手沒有門牙就跟賽馬摔斷腿差不多,那年他才37歲。然而為了生活,他必須戴上假牙繼續演奏並且灌錄唱片,毒品將他侵蝕成一俱乾癟的骷髏,再也不是當年英姿煥發的大眾情人了。1988年,Chet Baker從旅館的陽台墜樓身亡,是自殺?他殺?還是吸毒過量不慎跌落?至今原因不明。如果他在二十多歲的黃金歲月就吸毒過量而死,那麼他的頹廢荒唐將與他的音樂事業一樣地充滿傳奇性。但是他沒有Janis Joplin、Ian Curtis這些人的幸運,他擁有的是毀滅性的人生,卻毀滅地不夠徹底。命運之神讓他活到59歲,晚年的殘朽不堪讓那段輝煌短暫地像個點綴。

都已經風中殘燭了,還要唱著「我可愛的小情人」這種歌,是不是很彆扭啊!

 

哈哈,其實重點是我的變身!

當初我就覺得Chet Baker這張照片很棒,即使有點萎靡,那姿勢依然像是在沉思。他也沒有特別擺什麼pose,搞不好是正在調音或者下一秒就要排口水了,但看起來就是很有味道。所以我決定偷來用一下。而且用張側臉又背光的照片,我才有那麼點像他的機會嘛!總之我決定在畢業前自己也照一張類似的照片,於是那天就拖著子鈞跑去大練習室做了這件蠢事。我還照著照片的樣子,特地在黑西褲與黑皮鞋之間穿了白襪子,甚至特地撈起褲管把它露出來。拍了好幾張,但怎麼拍好像就是少了那個頹廢慵懶的感覺,天哪!是我看起來太上進了嗎?  chet

2008年6月13日 星期五

科技潮流的幼幼班

如果奧運比賽項目中有一項叫做「科技嗅覺遲鈍」,我應該可以入選中華代表隊吧!不過我今天也進化了唷。

##ReadMore##

可能是讀國考太無聊了容易胡思亂想,這兩天我忽然很想讓自己的網路思維跟上時代,於是決定用Google reader把『我的最愛』好好整理一番。因為我這方面的知識近乎於零,又不想問室友(室友緣份也不長了,我總要試著自己弄懂),所以很辛苦地在網路上爬來爬去做功課,花了好一番功夫才把那個叫做RSS的橘色小方塊弄懂。 一方面把橘色小方塊放進自己的blog,另一方面也開始把我常瀏覽的網站用Google reader收納起來。這一動工,才發現原來我常光顧的網站有大半都是blog性質。整理過後,『我的最愛』裡頭的項目至少可以砍掉一半!

唉,把我黏在電腦前面的那個天地,被簡化成小小一個網頁上頭的幾個數字。那些括弧就是我跟這個世界溝通的窗口,想想也蠻可笑的。

2008年6月11日 星期三

Stephen Hough與他的拉赫曼尼諾夫

hough

知道Stephen Hough是今年的事情,我在花蓮門諾醫院外調的時候。那時大夥兒天天比賽誰上班時間少,一下班就出去玩。晚上玩一攤跑不掉,下午時段沒有事的人也總是可以湊一台車出去兜風。阿亮、維尼、阿耕都是手持砲筒型相機的攝影玩家,每天都照一卡車的照片。晚上回到寢室時總是這個在清理相機,那個就在電腦前修改相片。寢室裡常常沒人講話,只剩下吸球噴鏡頭、手指敲鍵盤、還有吃太飽打嗝的聲音。手邊沒玩具的我就抱著閒書,等他們把相片整理出來再一起觀賞。##ReadMore##

某個晚上,我在一篇文章讀到了李斯特創作的「西班牙狂想曲Rhapsody Español」,就順手在電腦裡的KKBOX搜尋了一下這首曲子,正巧給我找到了Stephen Hough演奏的版本。儘管那晚我戴著陽春的塞入式耳機,用欲斷還連的無線網路聽音質不佳的KKBOX,他的演奏還是讓我大大地驚艷。其實我的程度並沒有辦法分辨讓我傾倒的究竟是李斯特筆下狂野的詩意還是Hough指尖奔放的聲音,但就在那一刻,我就莽撞地確定了我喜歡這位鋼琴家。之後的那兩個禮拜我時常播放這首曲子,回台北後就敗了那張CD!

『遊藝黑白』也是有介紹他的,雖然以發音而言「史蒂芬哈夫」比較貼切,不過翻作「史蒂芬賀夫」還是有氣質多了!這位來自英國的賀夫先生雖然沒有聲名顯赫的音樂家父母,卻是出生於不折不扣的愛樂家庭(簡直就是台北愛樂電台的活廣告嘛),所以他在音樂這條路上擁有家裡百分之百的支持。他的音樂之路跟許多鋼琴家類似:自小天份過人、名師相授、大賽奪獎後開始演奏事業。比較讓我驚訝的是才四十多歲的他已經累積了幾十張錄音作品,曲風更是縱橫古典到現代樂派無所不包,甚至自己也參與樂曲編寫,網路上還可以買到他改編『望春風』的樂譜。

畢業前的一個多禮拜,我在網路上無意間看見Stephen Hough要來台灣演出的消息,曲目是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下半場是NSO演布魯克納的降B大調第五號交響曲,時間剛好是畢業典禮前一天!狂喜之下也沒有找伴,就衝去誠品買了這輩子最貴的一張古典音樂門票,還好在學生證仍有效用之時多少省了一點。

票買到了,接下來就是做功課了。Hough有很多錄音都是由上揚唱片代理發行,包括拉赫協奏曲那張,噢!就是唱片定價夭壽高的上揚唱片~~不過定價這麼高的另一層意義就是貨肯定不多,不怕你不買,怕你買不到,我也是經過一番折騰後才在演出前兩天入手他的拉赫協奏全集,買到時已經完全無暇在意價錢了。之後兩天就是開車時狂聽!(光就錄音,Hough的詮釋比普雷特涅夫流暢)至於布魯克納的五號,完全沒有時間做它的功課啦。

演出當天早上先去學校拍了團體照,同學們一陣聊天後又跟胖子們去關渡玩了一個下午,衝回家塞了兩顆粽子入腹就匆匆趕赴國家音樂廳了。到場時只剩5分鐘就開演,我又一次滿頭大汗坐進了觀眾席。

Hough穿了一件不太合身的唐裝(難道外國演奏家來台灣表演都喜歡穿唐裝嗎?)。他的音樂紋理十分清晰,和樂團在主從的角色轉換與配合之間劃分地相當明顯,尤其是容易糊成一團的第二樂章更是被他拆解地漂漂亮亮,現場觀賞更是從他與指揮呂紹嘉的肢體看到了更多相對關係的樂趣。而樂團表現也很棒,不僅音形修得漂亮,配合獨奏者劇烈的速度變換時也絲毫沒有拖泥帶水。到了第三樂章尾聲,千軍萬馬之勢敲得我熱血沸騰,我的角度正好可以欣賞他在琴鍵上飛快舞動的十指,啊啊~~看起來兩隻手都長蹼了!

曲畢自然是掌聲如雷,encore曲目其一就是「望春風」,他用雙手做了三聲部卡農的效果,成就這首精巧寧靜的小品。結尾將琴音收到極弱,再小一分力就會變成空包彈了。另一首是改編張懸的「外婆橋」(真是給她賺到~),也是搖籃曲的風格,彈完後居然有人起立鼓掌,轉頭一看原來是張懸本人還有她母親!(確實是個大美女~)

到了下半場的布魯克納,四周的座位有稍微空一點,喔喔~是聽完Hough就閃人嗎?其實我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因為整天奔波,再加上拉赫協奏曲已經耗掉我太多元氣,下半場長達一小時的四樂章交響曲中我竟睡著了N次。雖然我只七零八落地聽了些片段,但還是聽得出呂紹嘉真的把這首大曲子給撐起來了(實在很佩服他的體力)。

終場觀眾席座位燈亮起,我才發現林懷民就坐在我後面一排。不過林懷民不是重點,重點是趕快去找Hough簽名!幸好我跑得夠快,能夠排到兩次,把拉赫協奏曲還有李斯特曲集都讓他簽上了大名。總是到了這種時刻,我就會變得很俗辣,鼓足了勇氣才開口謝謝他當初那首「Rhapsody Español」給了我多大的鼓舞;可是下一句稱讚卻再也沒有勇氣說出口了(原本是想恭維他把My favorite thing改編地太好了~)。看著手上的CD,還有眼前這位充滿活力,髮線很高的Hough先生,我覺得自己好幸運。能夠趕在一個鋼琴家演奏能量正豐沛的時候就認識他,能夠在他第一次來台灣時就躬逢其盛,這是多大的福份呀!

演奏會結束幾天後,看到網路上也有人批評他當晚的演出太過冷靜節制,甚至平淡無味,只能說是忠實呈現樂譜的示範演奏。我想,拉氏年紀輕輕就寫下這首協奏曲,情緒確實應該稍微濃一些。音樂詮釋好壞是見仁見智,但是這也反映出Hough的個性,一方面他是非常虔誠的基督徒,可以想像他在面對音樂時也是同樣謙卑的態度。而把他歷年出版的CD一字排開,會發現幾乎沒有幾張是以他本人為封面的(連拉赫協奏曲全集都是用拉赫曼尼諾夫的照片@@),對於自我風格的約束,也許就是他能夠潛心鑽研歷代鋼琴作品神髓的原因吧(但說到風格約束,Hough你倒是解釋一下你為什麼那天要穿一雙綠色的皮鞋上台嚇人啊!)。

(圖片來自Stephen Hough官方網站)

stephen hough

2008年6月9日 星期一

畢業

IMG_4975

2008年6月7號,我從陽明大學畢業了。##ReadMore##

還記得剛進學校時總有人會問為什麼我們叫做「97級」?幾經推敲之後大家同意「97級」是民國97年畢業的意思。不過在民國90年,年僅18的我們實在難以想像民國97年這個天文數字到底是多遠以後。然而,日子也這麼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地慢慢向前進,將我們推向了大學生涯的終點。

感覺上,「畢業」並不是一天之內忽然發生的蛻變。其實過去幾個月來我們一直在準備畢業:考預官、製做畢業光碟、約聚餐、約唱歌、超級high的intern歡送晚會、交回PHS辦離職、從醫院宿舍打包搬家…,讓我驚訝的是,我其實沒有太多的感傷,反而有一種安詳的滿足感。因為,在畢業這幕戲裡,「灑淚離別」只是配角,「歡呼收割」才是主角呀!所以這些日子我都是很快樂地和我的大學生涯說再見!何況,已經讀夠久了,我沒有辦法想像7年都過了我還有什麼理由死賴在這間學校不肯畢業啊!

IMG_4968為了早上舉行的畢業典禮,我必須六點多起床,這對實習結束過後不曾早於10點醒來的我來說難度不低,但我前一天還是為了看Federer的法網四強賽而熬夜了。一早踏進禮堂前廣場就看見自己家的學弟妹集合好來送花送禮,我也不曉得這傳統是什麼時候建立的,明明以前都只派出大一小朋友丟一把花給學長就了事的呀!這些學弟妹一個個文靜有氣質,即使我多年努力仍然無法扭轉他們的風格,我想也應該放手啦!

IMG_4973典禮中免不了有愛杏管樂團險象 環生的伴奏,現任管樂組長還特地跟我解釋說指揮學弟才剛上任沒多久,所以怎樣怎樣如何如何,我只好本著良心安慰他說其實每年都吹這麼爛。匠氣十足的畢業生致詞讓我有些後悔當初沒有毛遂自薦去當致詞代表,雖然典禮本身就是個有點老派的大拜拜,但那位致詞的碩士班學生還是太讓人起雞皮疙瘩了!唱校歌的時候我應該唱得很大聲吧,但據我爸說現場幾乎是「一片寂靜」,唷齁~反正這情況再冷也不會比校長致詞更冷嘛!

撥穗典禮時完全就沒有肅穆隆重的氣氛。一方面同學們很久沒有聚在一起大放垃圾話,另一方面台上那些教授們穿著國外名校的袍子花樣繁複,簡直就是道士大觀園,也讓我們有了放垃圾話對象。那感覺好像不是場典禮,反而像同學們一同參加化妝舞會。發了瘋的李宗晉還說服我們在台上拋學士帽。下台之後的同學也顧不得台上的儀式還進行著,紛紛開始湊人合照了。好險我是3號,早早完成撥穗,沒有看見台下的亂象,不過對於被我干擾到的同學們真是抱歉了。

畢業象徵了另一個開始,雖然當年穿著西裝、扛著油畫來到陽明大學口試的記憶清晰如昨,但7年過去,人總要長大,我已經迫不及待要迎接未來的日子了。

IMG_0570

頒畢業證書給我的是楊令瑀老師,看來小兒科是走定啦!

DSCF1676

113寢終極大合照,消失很久的前室友陳小kone也來了,而且出乎意料居然穿得人模人樣,只可惜還是愛作怪。

IMG_0562

123號合照,百年老partner,七年來變白的變白,變瘦的變瘦,不變的是友情,還有對吵架的熱愛!

IMG_4989

我與親愛的爸媽。

2008年6月3日 星期二

學生證的註冊章

禮拜一早上預計是要一路從台中開車回陽明大學的,可惜睡過頭,錯過了大學生涯最後一次的系午茶,唉呀….

回學校最主要是為了要給學生證蓋個章,還有借畢業典禮要用的學士服。記得國中時讀過一篇曉風奶奶的文章,寫她在大學最後一個學期時把學生證背後註冊章蓋滿的心情。想當年讀文章得我我連將來要讀文組或理組都還沒有想過,而且一心以為自己不管讀什麼系,一定會讀台大!那時候還以為從小玩到大的清大交大是考不好才的人才讀的學校呀。家裡的抽屜還收著高三暑假那年學校寄來的牛皮紙袋呢,想不到一晃眼自己也把學生證的註冊章蓋滿了,而且扎扎實實14個章,比張奶奶還多6個咧!##ReadMore##

蓋滿章的學生證拿在手上感覺真是爽!尤其我的學生證沒有被校門口的刷卡機摧殘過,簡直跟新的差不多(啊哈~我也很少進圖書館~)。其實心中最得意的倒不是把醫學系讀完了,畢竟大學都是考進去很困難,讀畢業很簡單(我是指難考的系啦~),我最得意的是我七年來都沒有弄丟學生證,要不然補發的學生證就蓋不滿14個章啦。

去借學士服的時候,發現醫學系要借的叫做「醫師服」,而且只有M size,所以就是金剛和Qoo都要穿同一個size啦。想起大四下學期的時候,一群快畢業的國中同學們還穿著學士服拍了一張合照。當時沒有要畢業的我只能穿著白袍跟著湊熱鬧,結果還被嫌為什麼袍子是短的!現在我也拿到我的黑色大斗篷啦,不過當年笑話我的同學們出國的出國,就業的就業,誰也沒辦法跟我拍照了。

在行政大樓還碰到了子鈞和宗杰來拿包裹,就順便幫忙搬了幾箱去男二舍。站在男二舍門口的時候,看著那幾台販賣機居然感動了起來,這些機器陪我度過了多少啃食共筆的漫漫長夜呀。

子鈞跟我說:「你的劉若英還在耶!」的時候,我覺得實在太誇張了些。不過當我走上樓,看見113寢室門口真的還貼著『劉若英--聽說』的海報時,還是感到好窩心呀。我一直以為我在遷出宿舍的時候已經把海報撕掉了,想不到我沒撕、最後一個搬走的室友陳小kone沒撕、連後來的新住戶也沒撕。難道是劉若英太正了嗎?

開車回家的時候,我忽然笑了出來。「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掏盡英雄」,山河總是冷眼看著千載世事變換,想不到小小的宿舍裡頭,寢室幾代易主,居然連一張海報都撐得比我久?         IMG_4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