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2日 星期日

配樂板聚...洛伊爾懷斯如是說

image

剛剛參加完電影配樂板的板聚回來,心情仍十分激動!



聽電影配樂的嗜好,其實也維持得挺辛苦。一來資源得來不易,唱片市場萎縮,連流行音樂都很難暢銷,更遑論電影配樂,每每走到唱片行的「原聲配樂區」,總是看到整排的『歌舞青春』、『孟漢娜』原聲帶,連宗教音樂的架子都比它大啊!二來是缺乏知音,你也許走在大街上隨便伸腳一踢都可以踢到一個喜歡聽張惠妹唱歌的人,但假若你在捷運地下街大喊「James Newton Howard」的名字兩百次,回頭的人大概都只是嫌你太吵罷了。那種欲語無人的孤寂感最是難受。PTT電影音樂板的朋友們多少都體會過這滋味。



多虧了熱心的板主與幾位板友,我們從3年前開始不定期聚會。除了交換珍貴的影音資訊,也曾組團欣賞Ennio Morricone與George Fenton的音樂會,有些人更變成了好朋友。



去年的板聚邀請了創板板主Azatodeth參與,談了一些當初創板的心路歷程。這次更是難得請到了洛伊,他的『洛伊爾懷斯電影音樂頻道』曾是國內最權威的電影評論網站。洛伊的網站開張於網路資訊不甚普及的十幾年前,縱論諸多配樂作品優劣,衡述各大配樂家生平脈絡。對電影音樂有興趣的人看到他的網站很難不一頭栽進去。即使洛伊已經停筆長達6年,它仍是我能找到內容最豐富完整的中文網站。即使現在大家都擁有自己的resource,也培養出自己的觀點,但對於親眼見到洛伊仍舊感到興奮。這樣的心情可能就像是大歌星大名人總是喜歡在『超級任務』尋找國小老師是差不多的吧。


##ReadMore##

洛伊的正職是內科主治醫師,本人看起來非常客氣謙虛,而且非常young!完全不像六年級前段班的樣子。我想以他在醫院的資歷也不算young V了,但看起來可能比大部分CR還年輕唷。以這點來看,洛伊你其實適合小兒科啊。聽洛伊淺談自己對於電影音樂以及網站的想法,覺得很受用,只可惜沒有錄音。趁著記憶猶新,記錄下來,希望不要失真。



1. 其實已經很多年沒有好好聽電影配樂,唱片市場這幾年迅速凋零,電影音樂更是如此,原以為這個領域已經沒有人了!所以也很開心地知道還有這樣的聚會,還有這麼多人在聽配樂。



2. 寫一篇樂評要多久時間呢?快的只要1~2小時,慢的就要很久了。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說過:好的影評/樂評要有能力憑藉著文字讓欣賞電影/音樂的人因著你的文字而獲得啟發與新的觀點,這樣的評論才有價值。因為這樣期許自己,所以之後的樂評就越寫越慢了。究竟寫過幾篇樂評則不可考,因為電腦硬碟壞掉過,有些評論明明記得自己寫過,但怎麼也找不到檔案了。



3. 這些樂評從沒有過集結出版的計畫。一來並不認為自己寫得非常好,回頭看自己以前的文章也會覺得有點汗顏。再來也有比自己更適合出書的人,比如說對整個電影史與電影產業都非常了解的藍祖蔚老師。後來曾有熱心朋友想幫忙弄一個比網站容易維持的部落格,但是自己想想還是算了。



4. 以前數位檔案並不普及,想要欣賞電影配樂都要靠購買CD。每個人的時間、資源、金錢都有限,自己寫下這些樂評也是讓喜歡配樂的朋友有個參考,或許在面對諸多配樂家與原聲帶時能少一點迷惘。後來發現網站上出現一些年輕,或者剛接觸配樂的朋友們。這些朋友對許多經典的舊作品也很陌生,所以後期花了很多時間整理每個配樂家的生涯作品回顧。



5. 雖然配樂聽得多,但一個人的視野畢竟狹隘。也因為架設這個網站,許多愛樂者會來留言,也有人會極力推薦一些自己原本不會主動去聽的配樂作品。仔細聽來,這些作品也確實有可觀之處。



6. 自己在寫樂評時也曾經困惑。有些作品可能還沒開始評,網友已經知道你喜歡或不喜歡了,這樣的評論很有價值嗎?而電影配樂家有時候接case也是在混飯吃,就心不甘情不願地亂寫了些東西出來,而自己又何必認真看待這種交差了事的配樂作品呢?相反地,別人嘔心瀝血的成果,自己聽個幾次就大放厥詞地批評起來,是不是也太草率了呢?



7. 所有網站上的評論文章都只關乎自己的喜好,但是當年似乎總有些激動的留言,說你怎麼可以這樣講之類的…



8. 自己最喜歡的配樂家是John Williams,某個朋友在網路上找到了John Williams大全集的檔案送給他,包含所有出版與未曾出版的配樂檔。這件事情帶來的衝擊很大,原來CD不再是獲得音樂的主要管道。越來越多朋友對於「買CD」這件事情無法理解,最後自己也買得少了。現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可以很快地找到自己想要聽的音樂檔案,自己再寫這些樂評似乎就不這麼必要。感覺上自己也算是「階段性任務達成」,停筆這件事情也不會感到可惜。



9. 現在還聽電影音樂嗎?新生代的電影配樂真的聽得少了。以前每個電影配樂大師都有自己很獨特的風格,這些風格是無法被取代的。該讓Jerry Goldsmith配的電影你就無法想像John Williams如何去配。但是現在很多配樂家的作品就不是這麼有辨識度。但仔細想想,這並不全是配樂家的錯。畢竟現在的電影從影像風格、節奏到敘事手法都與以前不同了。你也很難強求當年那些動人的音樂元素能在當今的電影生態下存活。



10. 現在自己聽得很雜,反正電影音樂本來就富含各種成分,聽電影音樂的人胃口都很大!隨便誰丟一張CD來大概都聽得下去,流行歌曲也聽。總之無論音樂類型,好的作品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一些趕流行的作品在過幾年後回頭去聽,往往都會聳到不行。但是市場有時還是會做一些選擇,這樣個選擇跟音樂好壞無關。當年自己曾在網站上痛批「神鬼奇航1」的配樂,只給了1顆星,不過8年過去,這個系列還是活得很好啊。



11. 因為這個網站交到很多朋友嗎?其實雖然當年瀏覽/留言人次眾多,但真正見面過的網友大概只有3個,自己也不知道這樣算不算交到很多朋友。這幾年會寄信或留言的網友大部分是說:「我要交個期末報告,可以引用你網站上的某某篇文章嗎?」,而我通常會回答:「你自己要小心,大概很多人都用這篇交過報告了」。



每次參加板聚都很有收穫。自己雖然愛聽音樂,但是個性疏懶,許多優秀的作品若不是朋友推薦,我是一輩子都無緣欣賞到的。有時想想這樣也是好的,如果我是那種權威型的樂迷,說不定我會變得非常驕傲吧!然而音樂就跟所有的藝術一樣,需要你欣賞,需要你尊重,需要你去理解,但是絕對不需要驕傲。我在洛伊身上看到這一點。

2011年6月8日 星期三

Danny Elfman & Tim Burton 25th Anniversary Music Box 開箱

IMG_0130


從1985年的"Pee Wee's big adventure"至今,導演Tim Burton與配樂家 Danny Elfman這對鬼才夥伴結緣滿25年。華納特地出了一個紀念版音樂盒,把25年來的原聲帶重新統整批售。說是旗艦版已經不足以形容其華麗,經過多日掙扎後還是覺得不敗不行。


IMG_0128 IMG_0114


擺一張剪刀手愛德華的CD當對照,音樂盒是真的不小,掀開來裡面的格局長這樣。CD容易跌進盒子的夾層裡面,害我剛收到音樂盒時誤以為唱片公司作業疏失只放了12張CD進去。信封裡面的東西不太重要,如果搶購到限量流水號音樂盒的話另外會多拿到一張流水號證明書。



IMG_0112IMG_0111IMG_0110IMG_0113


音樂盒的四面都是鬼氣森森的浮雕插圖,每面各有4張小銅牌寫著兩人合作的電影名稱與年份。百分百Burton風格!我想Burton的幼稚園老師當年一定很害怕這小孩以後變成連續殺人魔吧。



IMG_0138 IMG_0137


既然稱為音樂盒,那音樂咧?把盒蓋取下翻面, 輕按上頭的按鈕,音樂就出來啦!組曲音樂為"斷頭谷 →剪刀手愛德華 →耶誕夜驚魂 →Pee Wee’s big adventure",總長三分多鐘。


把連續動作的紙條放進轉盤的裝置,輕輕一轉,利用視覺暫留的原理,Danny Elfman的頭就這樣飛呀轉啊~~~這麼觸霉頭的圖片總共有12組,除了Elfman的人體特技之外,還有幾張是"陰間大法師"的手繪動畫草圖。



IMG_0123IMG_0124


書名取為"Danse Macabre(死之舞)"確實貼切,誰教他們是最黑暗的一對拍檔呢?序言是Johnny Depp寫的,一代小生在Tim Burton的作品裡頭從來沒有正常過…從來沒有!洋洋灑灑圖文並茂共兩百多頁,夠我讀很久了。



image


USB隨身碟相當別緻,造型是骷髏頭,其實頗具某武林門派獨門暗器的感覺。我自己是覺得愛麗絲夢遊仙境裡的紅桃皇后造型更適合啦!摘掉下半部的USB實在很有Lady Gaga的味道。



IMG_0127


隨身碟裡頭有16張CD的完整檔案以及很多軌連CD都沒收錄的片段(彩蛋中的彩蛋吧)。如果偷懶不想玩那個動畫玩具,在畫面左方按個按鈕,12組動畫自己跑給你看喔!



IMG_0115


紙盒的手繪封面都是Tim Burton在構思電影人物造型與場景時的創作,裡頭有原版CD的封面。整體而言"斷頭谷"與"蝙蝠俠2"的手繪封面最漂亮。另外幾張是拾遺樂曲片段與歌曲的demo,據Elfman本人的說法是一些當初根本沒打算讓別人聽到的東西。最後是一張收錄兩人訪談的DVD。整張照片照完才發現少了一張”決戰猩球”,因為那張CD跌進音樂盒的夾層,好多天後才被我發現並撈出來,可見那張是多麼不得寵(可能還沒完整聽完過…)


IMG_0129

把原本手邊收藏的CD拿出來合照一下,基本上除了Pee Wee’s big adventure與Mars attack之外都已經有了,蝙蝠俠1&2兩集還另外收了雙CD版本的。至於Danny Elfman其他不是Burton系列的作品還有一大疊,照片塞不下...



要說音樂盒有什麼缺點,可能就是不夠精緻吧。外殼黑白相間的刷漆是整片染色膠板貼上去的,音樂是電路板接上的而不是傳統的機械發條。我想會收藏這東西的人基本上都是愚粉了,其實不妨痛下成本把它弄更高級一點,反正單價再高也嚇不走他們嘛…



收藏電影配樂也有7年了,總有CD是千辛萬苦才找到,所費不貲者亦有之。有些好不容易找到的片子後來卻變得大街小巷都買得到,但每每打開CD膠殼,當初那股悸動依然深刻。Danny Elfman在配樂界25年,他近兩年的作品已經比較少打動我了,但即使再過25年,"剪刀手愛德華"所描繪的極致浪漫與奇想仍舊不會退色。這個音樂盒或許是至今我手邊最昂貴的收藏品,然而CD是可以標價,感動卻無法標價。正如Danny Elfman與Tim Burton,隨著看的電影多了,聽的音樂多了,也知道他們有他們的侷限與盲點,有些作品說是"爛"亦不為過,但他倆就代表了我與電影&配樂的初戀。影壇長期合作的導演與配樂家何其多,而能在創意與美學風格上如此契合又難分難捨的搭檔也就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了。所以,這個音樂盒,一點也不貴!



當然,這玩意台灣買不到,能收藏這個音樂盒還是要謝謝我慷慨大方的姊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