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

歲月神偷

0836334 那天頂著初夏的微雨去看了這部『歲月神偷』,電影的鑿斧過深,感動卻依然真切。

##ReadMore##

全片以小男孩的視角去看40年前的香港,緬懷那段物資貧乏但心靈富足的時光。一家人走過了颱風無情的摧殘,忍過了地方官刻薄的剝削,也熬過了至親病歿的傷慟。回首望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經歷了一重又一重的悲喜,驚覺過往的時光再也難以追回,原來歲月才是最大的小偷。

life100301b說來矛盾!電影中確實有許多港式電影的陳腔濫調(公式化的青澀戀情與童話故事般的病榻重逢),有些地方也過份煽情造作(比如大兒子去世後護士們紛紛對任達華吳君如投以憐憫卻欲言又止的目光;還有千金小姐隨手送吉他,大兒子真的捧著光溜溜的吉他,連個盒子套子都沒有地帶回家了)。也有人批評對於舊香港的觀點有失偏頗,甚至因應當今政治環境而有了「辱英媚中」的情節。即便有這麼些顯而易見的刻意安排,你還是能深刻地感受到整部電影洋溢著一股真誠。也許因為這是導演自己的故事,劇中的角色也都一一能從導演的童年回憶中找到對應,所以你還是能夠從穿透那些電影手法,清楚地看見故事真實的那一面,看見小人物的可愛,小人物的可悲,小人物的可敬。你還是聽著導演娓娓訴說,喚起了心中的溫柔。

劇中大兒子得血癌的部分讓人特別有感觸。偌大的病房塞滿了病床,病患沒有私人的空間,沒有陪病椅更沒有陪病床。夜裡家人返家後,病人只能獨自面對漫漫長夜,與病魔搏鬥。不只醫生要紅包,連護士抽血技術好不好也有價碼可以談(以前香港的醫療真的是這樣子嗎?)。我看著看著便感到十分慚愧。自己身為醫生,時常被繁忙的臨床工作壓地透不過氣。上班時渴望著下班,值班時巴望著交班,這已經是習慣性的心態。有時我真的忘了,醫生護士再怎麼辛苦,又怎會比病人辛苦?又怎會比一面照顧病人一面維持家庭的病人家屬辛苦?步出電影院時,我暗暗期許自己,以後一定要對病人更好一點,對工作少抱怨一點。諷刺的是,隔天我在醫院就碰到了許多張牙舞爪的病人家屬,氣燄囂張,討價還價,我那才激起的熱情又給澆熄了。

p905191a12874365 電影就打造了一個溫暖的夢,擦拭了我的單純與認真;但現時又像一口惱人的鐘,喚醒了我的多疑與世故。夢與醒之間的距離,標註了真實人生的重量,那可不是金魚腦海中過眼即忘的浮光掠影,也不是看個電影擦擦眼淚這樣子簡單。夢醒天明,只能像吳君如在片中的台詞:「一步難,一步佳」,昂著頭繼續走下去。

電影主題曲『歲月輕狂』由導演羅啟銳親自填詞,千言萬語,就在歌聲中了:


水一般的少年 風一般的歌 夢一般的遐想 從前的你和我
手一揮就再見 嘴一翹就笑 腳一動就踏前 從前的少年

啊~ 漫天的迴響 放眼看 歲月輕狂
啊~ 歲月輕狂
起風的日子流灑奔放 細雨飄飄 心晴朗
雲上去 雲上看 雲上走一趟
青春的黑夜挑燈流浪 青春的愛情不回望
不回想 不回答 不回憶 不回眸 反正也不回頭

2010年5月22日 星期六

Pogorelich演奏會

pogorelich2

適逢鋼琴詩人蕭邦200歲誕辰,全世界今年都在瘋蕭邦。台灣一整年也有聽不完的蕭邦,而在眾多音樂會之中,Ivo Pogorelich所端出的曲目算是最豪邁的了。不僅有大格局的蕭邦第三號奏鳴曲,還有高難度的拉威爾『加斯巴之夜』組曲。兩道主菜間居然還安排了李斯特『梅菲斯特圓舞曲』下酒,真的讓人不得不驚詫於大師的手筆。關於Pogorelich的故事也算是聽得不少,諸如早年在蕭邦鋼琴大賽被淘汰卻意外引起國際注目而成為巨星 ;把大自己21歲的老師娶回家,喪偶之後消失在國際舞台,甚至引來許多精神失常的揣測等等。這並不是Pogorelich復出之後第一次來台演出,根據許多國內樂友的說法,Pogorelich的音樂變得「非常不一樣」,現在他的風格並不是人人都能接受。我一方面對演奏會曲目充滿了期待,另方面也好奇他會怎麼改造這些曲子。更好奇的是整場曲目排下來已經相當重,加上江湖上流傳他近年喜愛慢速演奏,究竟要彈到幾點才會結束呢?

早年的Pogorelich以狂放不羈的外型瘋迷樂壇,近年則常有達摩祖師的裝扮出現。當他步上舞台時我鬆了一口氣,好險是規矩的黑色燕尾服,我受夠了演奏家來東方演出就會穿唐裝(或中式服裝)的奇妙慣例。但是波哥呀!你腳上那雙白到發亮的夾腳拖鞋是怎麼回事?燕尾服配夾腳拖,恩,我想今晚再沒有什麼事情能嚇倒我了(後來證明我錯了….)。

##ReadMore##

Chopin: Nocturne E flat major, Op55 No.2

Chopin: piano Sonata No.3 in b minor, Op58

上半場是蕭邦的作品為主,一首夜曲一首奏鳴曲。Pogorelich帶譜上台,以超乎想像的慢速演奏,平均一條旋律線要中斷個三到五次,音量非極大則極小,許多漂亮的句子就像草寫簽名一般輕輕帶過了。如果是沒聽過原曲的聽眾,可能只能乾坐胡聽一番了。至於知道曲子該是什麼樣子的聽眾也相當辛苦,因為在散漫錯落的音符間尋找自己理應熟悉的樂句不啻為一種折磨。偶爾當左右手終於調整到同步的時候我的眉頭會稍微放鬆一點,但往往幾秒過後又分崩離析了。演奏家早年曾為夜曲Op55 No.2發行過錄音,網路上也可以找到他年輕時現場演奏第三號奏鳴曲的錄影。當年的詮釋已經不算快,但跟現在比起來簡直是極速衝刺了。有時候甚至會懷疑,他這樣坐在那邊,一分鐘彈地音符恐怕還沒有調音師多。

Loszt:Mephisto Waliz No.1

1568f346_s蕭邦奏鳴曲之後立刻接著原本應該排在下半場第一首的梅菲斯特圓舞曲,害我一度以為今天沒有中場休息了(也好,中場休息的時間都被大師用來lag了)。這首魔邪癲狂的作品為演奏會帶來第一個亮點。前半段的演奏速度與音量正常,演奏家奮力演繹出惡夜之中的詭譎與凶險,其觸鍵之狂暴居然還讓鋼琴小小挪移了(鋼琴家彈到忘我處座椅退後者眾,把鋼琴震退的我還是第一次見到)。可惜樂曲到中段後又漸漸拆解成我不認識的樣子了。上半場結束燈亮時,觀眾席間瀰漫著困惑與驚魂甫定的神奇氛圍。

Brahms: Intermezzo A major Op 118 No.2

下半場開始前臨時宣布加演布拉姆斯的間奏曲,聽起來像是把Encore往前移的感覺(聽說前兩天的誠品小型音樂會也是這樣改),這樣調整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第一次聽這首曲子是在電影『色 戒』的原聲帶中,是一首相當優美的小品,也很容易彈得濫情。當然這晚波哥先生的問題也許不少,但絕對不可能包括濫情(1992年的錄音室版本就已經很內斂了)。依舊是慢速,而我竟然挺欣賞的。稍嫌凌亂的演奏中隱約仍能辨識主旋律的緩緩推進,這份『隱約』造就了樂曲的另一種況味。這當然不會是最理想的詮釋,但確實彈出了新的境界。

Sibelius: Valse Triste Op 44 No.1

Ravel:Gaspard de la nuit. I Ondine, II Le gibet, III Scarbo

要不是有布拉姆斯從中鬧場,音樂會後半段的曲目是鬼氣森森三連發,越彈越是魔性堅強(反正他老兄連夜曲也已經魂不附體)!悲傷圓舞曲這麼靜態的曲目理所當然被Pogorelich彈成搖籃曲了。『加斯巴之夜』這首畫面性十足的超技作品算是本日重點,第一樂章「水精靈」相當不錯,頗有他當年錄音版本的風味。可惜畢竟年事漸高,CD中激情的片段如今變得沉斂許多,也削減了魅惑眾生的感染力。第二樂章『絞刑台』就跟當年錄音版本截然不同。貫串整個樂章的喪鐘聲從CD版的輕聲叩問變成迴盪不絕的厲聲催命,原本蕭索的荒涼氣氛更進化為煎人的肅殺。據說Pogorelich有辦法將任一指獨立出來做出個別的音色與音量,此功力在『絞刑台』表露無遺。第三樂章『史加波』因為結構太複雜,我自己也沒有很懂,所以面對波哥的詮釋就無法激起太多共鳴了。

Pogorelich-Ivo-01曲罷Pogorelich自己把琴鍵闔上,連後面的音箱都蓋好才鞠躬謝幕,擺明就是不回再Encore了,果然沒多久就踩著那雙刺眼的白色夾腳拖鞋步入後台,觀眾也以最快速度散場。其實此時已經超過晚上十點半,換做別的鋼琴家,別說是安可曲,連簽名會都快結束了吧!說到這晚的簽名會也是一絕,雖然是大排長龍,而且沒有規定簽過的人不能再排隊一次,但是我懷疑整場簽名會時間有沒有超過5分鐘?想不到他彈琴這麼慢,簽名竟是神速。我回家仔細看了CD封面上的字跡,覺得實在很像Ventricular Fibrillation的心電圖波形,一個波峰代表一個音節之類的….

回想整晚的音樂會,我必須承認自己朝聖的成分遠大於實際收穫。畢竟他現在走的偏鋒絕對不是他當年賴以成名,甚至迷倒眾生的武器。上網搜尋,亦可以發現不少樂迷惋惜的聲音。以他的名氣,他當然可以維持現在的風格繼續演奏下去,但我的捧場可能到此為止了。翻閱這晚的節目表,裡面有詳盡的曲目解說甚至曲式分析,足見主辦單位的用心。但是當這些名曲詮釋被演奏家完全推翻的時候,你再回頭看這些文字,發現完全無法幫助你了解當下的演出,就覺得跟廢話差不多。

想想也覺得諷刺,藝術家沒有義務讓他的作品變得好懂,所以世人往往等到某些大師過世之後才還給他應得的推崇。但是我們同時也趨之若鶩地去朝拜我們不懂得欣賞的藝術,這又該怎麼解釋呢?

離開音樂廳,我的腦中空盪盪,然後一點一點地被困惑填滿了。

2010年5月12日 星期三

沉睡的赤子

天地不仁的世間,我們必須讓自己更堅強,並且更願意付出愛。

這個月,被派到桃園的醫院支援小兒科。今天發生了一件頭條社會新聞,受害者被轉送來我們醫院之後,媒體便聞風而至包圍了急診室。因為其中的小朋友雖然生命徵象暫時穩定,仍必須送到樓上的小兒加護病房照顧,該怎麼繞過大批記者,讓小孩安全抵達加護病房便讓大家十分頭疼。我隨著主治醫師、護理師躡手躡腳到樓下去接病人,考慮到推病床進出一定會引來大批媒體追逐,只好將小朋友抱在懷裡,偷偷經過一道暗門以最快的速度通到電梯。

誰也沒想到,即便是這麼小心了,電梯中還是混進了一名狗仔。在電梯如此狹窄的空間裡,他就肆無忌憚地用像手機一樣的東西拍了起來。我們抱著小朋友,其他醫護人員與社工在周圍阻擋著鏡頭。那心情…又驚又怒!1樓直達10樓的電梯,總共也只花20秒,但孩子是昏迷的,他不知道自己與命運搏鬥的同時,還逼須承受這樣的羞辱。這是他生命最脆弱最狼狽的時分,那鏡頭殘忍地伸了進來,進行它最習以為常的事情…窺探。窺探…是這世上最靜態的毀滅!

步出電梯之後,我們迅速衝向加護病房,立刻有人把狗仔攔在後方。倉促之中,我回頭瞥見了他臉上淡淡的笑。那是一種「你奈我何」的笑,一種「漠不關心」的笑。對他而言,或許這跟偷拍名媛逛街購物沒什麼差別吧。我把孩子放在加護病床上,感受到從醫以來最大的羞憤,這個社會對人的不尊重已經演變成張牙舞爪的掠奪。掠奪安全感,掠奪尊嚴,掠奪一切不管你認為重要或不重要的東西。

孩子靜靜地在病床上沉睡。他不知道在夢境外的這個世界,他已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暴力。想著他的遭遇,看著他的臉龐,誰能不憐惜?他往後的人生還需要很多的愛,很多的勇氣。我握著他的手,輕喚他的名字,跟他說「你要勇敢喔」。

但他還是沒有醒來。

我們的生活其實被各種形式的暴力環伺著,而我們有時就像是昏迷的赤子一般毫無防備。我腦中一直浮現那狗仔的笑,希望或許有一天,他能夠明白他不經意的笑容是代表著冷血與邪惡。但更多的希望,是這樣的慘劇永遠都不要再發生。

2010年5月11日 星期二

Kelly Clarkson 演唱會

untitled3

時光飛逝,當年Kelly Clarkson一鳴驚人奪下第一屆American Idol的冠軍,自此展開歌唱生涯,已經是整整8年前的事情。8年來世界各地都冒出屬於自己的選秀節目,每年藉此向樂壇叩門的素人新秀更如過江之鯽。後浪不斷,幾番起落,Kelly Clarkson在樂壇仍能保有一席之地,是她的幸運,更是我們樂迷的幸運。

仔細算算,現在活躍的西洋女歌手中,單以「歌聲」打動我的大概只剩下Alicia Keys與Kelly Clarkson了吧。其他女歌手實在添加了太多的包裝與話題操作,音樂有時反而變成一種襯托巨星魅力的音效了。不過話說回來,Kelly Clarkson的美色(?)舞技(?)或時尚品味(!!?)確實也沒什麼可以包裝賣弄的。她的武器,真的就是紮實的唱功,還有多年來不變的率真/大砲個性了。

從2個多月前Kelly Clarkson宣布來台開唱我就決定要去聽啦。除了一直很愛她的歌聲之外,更有一種「花開堪折直須折」的心態,畢竟世界上沒有永遠的唱將,這些歌星的演唱行程如此密集,昨日的天籟說不準哪天倒嗓就再也回不來了。我的女神Whitney Houston就是血淋淋的例子(雖然不值得同情…但仍教人惋惜)。Kelly Clarkson這幾年的狀況也開始好好壞壞,當然要趁著全毀之前好好聽她飆一次,不然像Whitney Houston現在全世界巡迴的倒嗓追悼會誰還忍心去聽哪。

##ReadMore##

untitled 這次的場地在台大綜合體育館,跟小巨蛋相比真的太迷你,勉強可以稱作「鴿子蛋」吧,音響效果本來就不抱太大期望,所以覺得還ok。暖場的三位超級星光大道選手唱得都比電視上好聽很多,似乎坐實了中視收音很差的批評。演唱會遲了約40分鐘才開始,Kelly一雙赤腳直接衝出來就是連三首飆高音的「All I ever wanted」、「Miss independent」、「I don’t hook up」(話又說回來,她哪首歌不飆高音? ),觀眾忽然都發瘋般衝到舞台前方,一張張擺好的座位形同虛設,整個一樓瞬間升級成搖滾區。看過這麼多演唱會,還沒看過秩序如此鬆散與隨性的。激動之處全場沸騰,連地板都在搖,我都好奇樓下練籃球的人會不會瞄不準?可能這幾年古典音樂會聽多了,忽然遇到這樣瘋狂的狀況整個感覺過癮。天哪!我已經變成「修女也瘋狂」裡面那種禁錮太久需要解放的老修士了嗎?Kelly Clarkson本人比想像中嬌小,以明星而言當然算肥,但套句朋友的話:「就老外的標準,其實算小隻啦」。其實我就欣賞她那種坦然面對發胖的態度,對照2006年和現在的照片,膨脹程度恐怕只有Mariah Carey能與之匹敵,但她一派輕鬆自信面對媒體的挖苦,反而讓人看到另一種美麗。

這晚她的狀況非常好,甚至比CD更有爆發力。曲目以「Breakaway」和「All I ever wanted」兩張專輯的歌為主。以Pop Rock 為基調的曲風,幾乎每一首都要吼。CD是一首一首慢慢錄完的就算了,想不到她現場演唱真的是從頭吼到尾完全不休息,該有的高音幾乎全都上去了,少數幾個避開的高音又會在幾句之後即興叫一聲更高的補償一下,相較之下我們這種在KTV會被僅僅一首「背叛」或「不能說的秘密」燒乾的平凡人真的是不配碰觸麥克風啊。第三張專輯「My December」中的「Sober」是較少演唱的優質哀歌,曲末的鬼喊真是毫不費力,聽得我真是神清氣爽哪(失戀的死人歌聽到神清氣爽,果然是沒血沒淚)!新專輯中越來越耐聽的「Cry」也是讓人驚喜的曲目,Kelly的聲線非常適合這樣的抒情搖滾哪!

演唱會最大的缺點就是硬體了,舞台布置大概只比校園熱音大賽豪華一點點,不過Kelly這次世界巡迴的舞台似乎都是這麼陽春,反正她賣的是活力與歌聲,你給她什麼藤蔓鞦韆或升降機關可能只會更嘲諷她的體重吧。另一敗筆就是燈光,原本就不算太複雜的燈光效果整晚失靈無數次之後讓整個場子恍如教友聚會或者企業尾牙。難怪Kelly自己也調侃說好像在參加High school talent show,或像在面試什麼一樣,還說這場演唱會就是對於她耐心的挑戰賽,而且「I’m gonna win!(握拳)」。基本上主辦單位算是不及格,暖場歌手唱完後放著全場燈火通明空等歌手半小時,開演後自己的工作人員在偷偷側錄,硬體又出大紕漏,完全不是舉辦國際級藝人演唱會應有的專業態度。

untitled1這次全球巡迴的曲目中,只有2首芭樂歌,一是幫助Kelly打下半壁江山的「Because of you」,這首歌也是讓我愛上她的關鍵,曾經霸佔我的iPod多年;另一首是放在安可曲,新專輯的熱門芭樂「Already gone」。「Because of you」不愧為Kelly的worldwide hit,全場大合唱就屬這首最瘋狂。據她自己所言,當初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這首歌,她花了很大的努力才說服公司點頭收錄。這種歌手獨具慧眼的故事我聽過太多,也實在難辨真假,天知道是不是還有其他N首被她力薦的歌最後真的沒有紅起來呢(還是說第三張專輯整張都算~~)?不過重點是「Because of you」真的好好聽,更棒的是這晚Kelly的狀況唱來游刃有餘,非常過癮,親見本人演唱的興奮讓我都忘記這是一首悲歌了!「Already gone」因為旋律相近,總是會被拿來跟Beyonce的「Halo」作比較。我個人喜歡Kelly誠懇卻略帶疲憊的聲線搭配著「Already gone」層疊重複的旋律,拖迤著一聲聲遺憾與空虛,比起「Halo」炫技的風格更顯動人。

演唱會在「My life will suck without you」畫下句點,我必須承認當初聽到這首Kelly新專輯首波單曲的歌名時心中油升「她是找死嗎?」的疑惑,但它確實洗腦又暢快淋漓(無厘頭的MV也是大加分)。Kelly再次跳動並旋轉著她圓滾滾的身軀,全場觀眾也相當賣力地再次挑戰地板的耐震性!曲罷Kelly立刻衝回後台,大家心知肚明不會再有Encore也紛紛離去。台北已經是此次世界巡迴之旅的尾聲,之前每一場的曲目都可以在wiki查到。哪些歌會唱?哪些又不會?這些以前聽演唱會前吊人胃口的問題現在都不再是懸念。你也事先就知道哪一首之後就可以省省力氣別再喊安可了。尤有甚者,每場巡迴都有偷拍者把片段放到網路上,你還可以知道偶像近來嗓音狀況如何。網路如此發達,有些小時候看演唱會時的樂趣真的就因著這便利性而消失了,偶爾不免感到可惜。

僅90分鐘的演唱會從頭到尾都非常high,走出體育館時幾乎忘記那天是weekday,而且隔天還要值班。回家重聽她的新專輯,當晚Kelly熱力四射的演出又似在眼前,教人振奮不已。這個晚上真的太值得啦!當然也謝謝陪我一起去瘋的夥伴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