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30日 星期三

老伯伯

我的大伯上個禮拜走了。

名義上是大伯,其實他是我的堂伯,那個『堂』的程度好像是我爺爺的爺爺是他的曾祖父,這就是「一表三千里」的威力。雖然是這麼遠,但是從大陸撤退來的那一代就是這樣,人在異鄉,再遠的關係都變得緊密起來。我爺爺到台灣之後的很多年才輾轉找到大伯,他是台灣唯一的親人。我喊他「老伯伯」!

##ReadMore##

老伯伯只比爺爺小9歲,面相特別老,鄉音又重,從小我都把他當『祖』字輩的人看待。小時候家裡沒有人抽菸,卻有個菸灰缸。每當他來家裡作客,菸灰缸擺上茶几就是毒氣警報,我和姊姊就該撤退了。有時候從房間裡探頭出來看看客廳的動靜,就看見白霧繚繞好不迷茫。有一次老伯伯忽然生病住院,出院之後一根菸都沒再抽過,想也知道是COPD with AE,所以後來我也不用躲了。

長大之後很少見到老伯伯,偶爾見到時,並不覺得他變老(誰叫他一直都很老?),但是掐指一算又會發現他年紀真的大了。其實我和他的感情不算很深,但是他就像是大象林旺一樣,你只要知道他遠遠的再那邊,你就會很安心。

去年他因為血尿而去醫院檢查,發現是bladder cancer所以做了個手術,恢復得還不錯。上禮拜,我竟然接到電話說他過世了。我放下話筒,一個人在空蕩蕩的客廳,發現自己居然只有非常稀薄的哀傷。即使有點恍恍然,我依舊可以轉頭繼續讀我的國考。他畢竟是台灣唯一的親人,我為自己這樣的反應感到悲哀。

後來姑姑跟我說老伯伯是肝硬化走的,我才不相信bladder cancer害他肝硬化, 『一定是喝酒喝出來的!』我這樣跟爸媽說,當我的猜測被證實時,我甚至有點生氣。

但是親人就是親人,我還是很遺憾自己要入伍不能送他老人家最後一程。我想起小時候他在我床前笑著說的話:『我們家的女生都是野丫頭,男生都是臭小子!』

老伯伯一路好走。

2008年7月28日 星期一

哎呀呀啦啦啦啦啦啦

國考結束了唷!

雖然不敢說自己非常認真毫無保留,但是真的也讀了快兩個月,如果再考不過我就不知道下次該讀多久才會過了。(如果我第一階段國考也這樣讀他兩個月,是不是也可以輕鬆趴?)

都是考選部太早公布答案,害我昨天晚上聚餐還有看電影都心神不寧。

等雨下完就要去當兵啦,人生又是下一頁囉!祝大家都能一飛衝天。

S6187060

2008年7月25日 星期五

I, Robot

i robot

如果沒有意外,這應該是我入伍前看完的最後一本課外書了(除非我發瘋在國考前一天再看一本)。

雖然我知道科幻小說可以非常有深度,但平常並不怎麼看。其實除非是經典之作,我避免看類別屬性太鮮明的小說。而這一切都是『時間迴旋Spin』害的,因為這本書太好看了,不僅情節動人,連譯筆都如詩一般優美,害我看完之後整個人被科幻的熱情包圍,急著想再看一些科幻小說,於是我上網做了些功課。然後挑了這本:『I, Robot 我 機器人』。

##ReadMore##

這是科幻巨擘Isaac Asimov的經典作品。從書名很容易猜到這本書是電影『機械公敵』的原著,不過電影已經改編到跟原著幾乎沒有關係了。全書由9個短篇所組成,9個故事都是白髮蒼蒼的「機器人心理學家」Susan Calvin回憶從1998~2052年機器人的發展與轉變。書中創造了所謂的「機器人學」與「機器人三大法則」:

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袖手旁觀坐視人類受到傷害。

二、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三、不違背第一法則及第二法則的情況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從書名『I, Robot』不難了解作者的用意。隨著科技進步,機器人有了形體、聲音、思想,甚至有了「自我」的意識。某方面來講,它算是「半人」;另一方面,它其實比人類更聰明,更有能力。機器人一旦故障,那就像是脫韁的野馬,陷人類於各式各樣恐怖的困境,帶來的傷害簡直難以估計。書中的9個短篇,就是在探討人該如何與日益複雜的機器人共處。無論它們多麼聰明,一旦故障了,就要從「機器人三大法則」下手尋求解答。光這三大法則,Asimov就可以掰出各式難題。一旦找出「機器人三大法則」的漏洞或者變形,再困難的問題都可以破解。

因為「機器人三大法則」有著單純的邏輯關係,第二條優於第三條,第一條優於第二條,有點像憲法優於民法,民法再優於判例的關係。所以每則故事的解謎過程就像極了推理遊戲。而且這推理遊戲不是漫天胡謅,它永遠只在這三個法則之中繞來繞去。這有點像『神鵰俠侶』裡面,黃藥師只教了傻姑三招火叉,李莫愁(是李莫愁嗎?)就怎麼樣也打不贏她。隨著機器人的功能越來越強大,它就能在不違背三大法則的限制下玩越多花樣,推理遊戲也就更加有趣。我想,所有的理組學生都會喜歡這本書。

這本書是Isaac Asimov1940年代寫下的,那是沒有電腦,人類尚未登陸月球的年代。從21世紀回頭看這些故事,像是回顧一則則過期卻沒有實現的預言(按照Asimov所寫,人類1996年就會推出機器人保母,2005年要親征水星)。但是它們也是寓言,仍然昭示著人類依賴科技時面臨的險境。

讀國考讀到腦筋打結,每天看一篇『I, Robot』做個腦力激盪,真是不錯的放鬆!

2008年7月20日 星期日

噢~~我又翹了一次同學會

即使真的很想見見某些同學,但我又翹了一次同學會,真對不起郭伯軒(這個階段還要辦同學會很辛苦耶~)。其實這兩三年很排斥這樣大場合的同學會,因為很像大拜拜。每個人一一走上台去報告自己的近況,可是因為大家專攻的領域越差越遠,你講的跟同學問的都有點不著邊際。最後你對某幾個同學在已經很模糊的印象上頭再加上一層模糊,然後又另找時間去跟知心的朋友聊體己的話。

##ReadMore##

我本來是很確定要出席耶,但是國考讀不完^^,台北新竹來回的機會成本太高啦。回台北以來規畫的四攤節目只完成了一攤,整個宅到不行。距離國考與入伍的時間越來越近,做什麼事情都變成是一種奢侈。

雖然這聽起來像風涼話(可能真的是?),但是某個層面上我有點羨慕已經在醫院工作的同學們,至少她們有一些考試之外的事情可以傷腦筋啊~~~

2008年7月17日 星期四

捕捉飛翔的失敗者

 飛翔

今天去唱片行,最想要的東西沒有買,反而帶了飛翔的失敗者回來。

##ReadMore##

不知道陳綺貞這首『失敗者的飛翔』曝光有沒有一年?總之是很久了。之前聽,只覺得有點呻吟,所以檔案也刪掉了。想不到事隔這麼久她居然重新錄了一個版本,還發行了單曲。

今天上街時,這張單曲完全沒放在心上,怎知走進唱片行,它就在架上對我招手(封面圖片沒有人臉,標題米粒般大,連她小姐的大名也沒有,真不知道我怎麼注意到的)。

揣在懷中才發現架子空了,該不會被我買到最後一張吧~~~(這張單曲的流水號是2254,比起我那張Pussy編號是兩百倍不只) 可是都覺得呻吟了又何必買呢?因為是陳綺貞啊!而且把呻吟拉近一點聽,就會變成有溫度的耳語了嘛…

回家把單曲放進B&O裡好好再聽一次,歌曲的力量果然就出來了。反正陳綺貞的歌總是這樣,用純潔的唱腔作偽裝,面帶微笑地讓我血流滿地。手輕輕撥,吉他絃就嵌進我的肉裡,是溫柔的刑求。而在這些折磨之後,我竟又深深相信她是站在我這邊的(有沒有這麼犯賤)?

你知道嗎  聽你說話   我只需要聽你說話
在你的聲音中  安全得讓我害怕

這是一個  快樂的警告   警告我別想逃
這個特別的時刻  判斷絕不會是你想要

你的溫柔  包圍    而我像個沒人愛的傻瓜
你的影子巨大  像喧囂的髒話

在一片歡樂的景像之中  我卻覺得勉強
在離別的前夕 找不憂傷的台階下

你承認吧  你也想要體驗英雄般的誇張悲壯
來不及為你歌唱  你瀟灑而昂揚

在一片荒涼的景像之中  我卻覺得晴朗
讓我為你飛翔  在你殘破的天空之上

讓我為你飛翔  在你殘破的天空之上
當我聽你說話  給我肩並肩的擁抱

~~~~~~~~~~~~~~~~~~~~~~~~~

※ 在google打『失敗者的飛翔』可以搜尋到數不清的網誌,我的文章標題絕對不能一樣!^^

※ 網路上的單曲封面圖片都很小,我決定自己來掃一張。不小心掃出一個450M的圖檔,害我縮檔案的時候電腦差點罷工。

2008年7月13日 星期日

台中 夜色


今天是在台中的最後一個晚上。

住在12樓的房間,窗戶正對著台中夜景,也看得到榮總。每個晚上,遠方的燈火閃爍彷彿星河,偶爾照得暗夜裡的雲朵都泛出了暗紅的色澤。這個方向不知怎地總是看不到月亮,這片星圖倒是常在,任憑四季更迭。
##ReadMore##
一年半前,我就是對著這樣的夜色,聽著『硫磺島上的英雄們 Flags of our fathers』的原聲帶,度過了來到台中的第一個晚上。現在我也在同樣的音樂中寫這篇文章。

音響緊靠著窗沿,音符似乎會從窗邊的縫隙溜出去,溜進廣闊無邊的夜色裡,攔也攔不住。











房間裡頭還掛著兩幅畫。當初也不知道哪根筋不對,一定要帶著畫來台中,而且一幅還不夠!難道說我心中還有『荒島畫作』嗎?我每夜就在Rothenburg的街角讀書打字,在獨角獸的腳邊入夢。

剛剛最後一次彈了我的斑馬,明天早上就要把它肢解裝箱。前些天彈它的時候,忽然想到一本書,那是我讀的第一本科幻小說:『白色山脈』。小說中每個人到了14歲那年都會被一種叫作「三腳」的機器怪獸洗腦,從此成為機器的奴僕。我發現自己現在好像就是面臨這樣轉捩點(雖然我連24歲都不止)?仔細想想當兵應該也沒什麼,搞不好每個周末都放假,而且入伍4個月後就要apply工作了。但心裡就是會想要在入伍前趕快做點這個做點那個。

大學七年一晃眼就過了,對著永恆不變的夜空,人生一夜一夜,一頁一頁,卻又是天翻地覆地轉變。

2008年7月11日 星期五

納尼亞,CS Lewis與他的影子大地

Aslan

6月初時抓了人陪我去看了『納尼亞傳奇-賈斯潘王子』,對我而言,這部電影跟前一集同樣地好看。充滿了奇想與隱喻、刺激的動作場面,還有很深的教育意義。只可惜燈亮時我滿臉興奮,卻看見身旁三張撲克臉對著我,無言地表示來看這部電影純粹是義氣相挺。

##ReadMore##

朋友們無法共鳴並沒有削減我的興奮之情,步出電影院時我已經決定要回去把原著好好讀一遍!原本這也不是什麼急著要完成的計畫,畢竟當時手邊有字典般厚的『群』正看到一半,以及數不清的書債等著我還。可是吃人不吐骨頭的博客來網站居然推出了納尼亞套書特價,還限量贈送書籤與墊板(墊板?),噢!我居然會被我根本用不到的贈品吸引!所以我下單了,『納尼亞傳奇七部曲』也插隊成為債權書的第一順位。(結果那個墊板的材質比小時候立委選舉時拿到的那種還要糟糕…)

雖然7本書加起來的厚度很可觀,但這畢竟是兒童讀物,無論是排版、字型、敘事結構都讓它非常地容易讀。更何況還有插圖呢(插圖是小時候看書的重點啊,功能大概跟共筆笑話差不多吧)!所以一天一本,輕輕鬆鬆。即使不再是小孩,我發現兒童讀物那種一廂情願式的簡單邏輯並不讓人難以下嚥。只要進入了故事之中一切就變得理所當然。相反地,成人小說中偶爾出現複雜卻難以自圓其說的邏輯才讓人感冒啊!即使電影可以拍兩個多小時,原著的每一集都只有200頁,這才是清新健康的童書啊!相較之下『哈利波特』實在是太囉嗦了,一本比一本厚而且有一半是廢話(我一直很好奇,小學生真的能忍受一本900頁沒有插圖的故事書嗎?) 。

 

雖然號稱每一集都可以獨立閱讀,不過既然小說叫作『The_Chronicles_of_Narnia 納尼亞王國編年史』,這套書的編排自然是按照納尼亞王國的歷史先後順序排列,但是當初CS Lewis創作這個系列的順序卻有點亂:

二、獅子 女巫 魔衣櫥 (1950)

四兄妹來到納尼亞對抗白女巫

四、賈斯潘王子 (1951):

四兄妹回到納尼亞協助賈斯潘王子作戰

五、黎明行者號 (1952)

三弟小妹帶著表弟參與賈斯潘的航海歷險

六、銀椅 (1953)

表弟與女同學尋找賈斯潘失蹤的太子

三、奇幻馬與傳說 (1954)

四兄妹統治納尼亞時期的故事

一、魔法師的外甥 (1955)

納尼亞王國誕生

七、最後的戰役 (1956)

納尼亞王國落幕

一年一本,簡直跟吳淡如有拼,不過人家寫的是經典!最受歡迎的『獅子女巫 魔衣櫥』最早推出,接下來的3本的故事都跟賈斯潘王子有關,算是三部曲。最後3本就算是外傳、前傳、完結篇。據說Disney也是打算照著當年CS Lewis創作的順序來推出電影,這樣演員的樣貌比較能夠連戲,而且各集的影像風格也不至於差異太多。但是以小說而言,我自己還是比較推薦乖乖照著一到七的順序讀下去啦。

narnia因為電影拍得太棒了,『獅子 女巫 魔衣櫥』和『賈斯潘王子』這兩集並沒有給我多少驚喜。『賈斯潘王子』的電影版改編超多讓我有點傻眼,蘇珊和賈斯潘 王子那段該死的曖昧原著裡當然找不到,大部分的戰爭情節也是電影版新增的,難怪影評會比前一集差。我自己比較喜愛的是『奇幻馬與傳說』和『銀椅』這兩本,主角個性鮮明,故事緊張刺激而且節奏感很棒。『黎明行者號』則有希臘史詩『奧德賽』或者『格列佛遊記』的味道,是想像力最豐富的一部,可惜結尾有點失控。前傳與完結篇就顯得宗教色彩過重,故事結構也不夠均衡。

充滿想像力的故事固然教人著迷,畢竟我們生長在科技發達的年代,了解到月亮上沒有活人,地球也沒有住著恐龍的小島,沒有失落地平線下的香格里拉,現實扼殺了太多想像,我們只能在小說中尋求慰藉。然而,我真正喜愛『納尼亞傳奇』是因為它充滿了教育意義。故事的目的不是讓小孩子躲在一個不著邊際的世界,『教育』才是童書的真正意義。這些說教的內容藏在情節裡頭,CS Lewis一面為孩子們繪出奇幻王國,一面教導他們正確的價值觀。當然我並不是說我喜歡讀化身為小說的公民道德課本。當你以一個成人的角度回頭看這些童書裡頭顯而易見的教育旨意,發現每一字每一句都是CS Lewis對下一代的愛與期待。

這是『獅子 女巫 魔衣櫥』的獻詞,太感人了:

『親愛的露西:

我為你寫下這個故事,但在我開始動筆時,我並未料到,女孩子長得比書本要快多了。結果等我寫完,你已經大得不再讀童話故事,而當這本書中於印好並裝訂成冊時,你的年紀想必又比現在更大了一些。不過,當你達到某個年紀,你將會重新開始閱讀童話,那時你就可以把它從書架最上面一層取下來,拍去書上的灰塵,告訴我,你對它的看法。那時我的耳朵大概已經不中用了,並套句你的話,人都變成老糊塗了,但我仍然是深愛你的教父。

                                                                   CS Lewis』

不過,我不確定CS Lewis有沒有等到那一天。

cs-lewis

在他創作『納尼亞傳奇』系列的時候,他自己的生活也有了天翻地覆的轉變。1952年,他遇上了來自美國的Joy Gresham,一個婚姻破碎的猶太裔女詩人。在這之前,他是一位獨身的牛津教授,Joy以筆友的身分走進了CS Lewis的世界,她的直率、機智、幽默讓CS Lewis大為驚奇。在Joy離婚之後,CS Lewis甚至願意與她在名義上登記結婚,好讓Joy能夠合法地在英國居留。

一個年逾五十的學者,面對此生從未體驗的愛情像他襲來,想必是非常迷網而害怕吧。然而Joy被診斷出末期骨癌,這個突如其來的巨變逼迫CS Lewsi正視自己的感情。1956年,他與Joy在醫院的病房又舉行了一次婚禮。那年,Lewis 58歲,Joy 41歲。也是同一年,『納尼亞傳奇』完結篇『最後的戰役』出版,如果Joy沒有出現,這個系列肯定會大大不同。

Joy病倒後曾經有一段奇蹟似的復原,但隨後癌症的反噬讓她在1960年與世長辭。3年後,CS Lewis也離開了人世。他與Joy的這段故事,後來被拍成了電影『影子大地 The Shadowlands』。

Shadowlands『影子大地』由 Anthony Hopkins飾演CS Lewis,Debra Winger飾演 Joy。幾年前,我曾經非常喜歡Debra Winger這位女演員,幾乎是翻遍了台北市大大小小的唱片行,才找到『影子大地』的VCD(當年不懂網路購物的威力啊)。當時我對於電影的名字非常感興趣。一個被影子所籠罩的大地,陽光遠在看不見的遠方,這片土地是充滿了恐怖還是絕望?我以為這會是一個關於黑奴或者殖民地的故事,怎麼這部電影是關於一個老教授的黃昏之戀呢?

在電影裡,CS Lewis的學生遇到了生命的疑惑,他這麼對學生說:

『我們生活在影子大地之中,而陽光永遠在山坡的另一側照耀著。』

當時,我的理解是:當我們在生命中遭逢痛苦時,就彷彿在一片影子大地之中遊蕩,看不見希望。但是我們並不知曉陽光其實就在山坡的另一邊。影子只是上蒼在大地上所繪下的一個圖案,身陷其中的我們若是能了解上蒼的用意,便不會再迷網悲傷。

劇終,CS Lewis帶著Joy的兒子走在一片草原,這回他們走在陽光之下,而影子在山坡的另一邊。看完那部電影之後,我愛上了雲朵擋住陽光,在山上投下影子的景色。

Shadowland

現在我把『納尼亞傳奇』讀完,發現「影子大地」其實是完結篇所提出的一個概念: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其實是天堂的一個影子,它跟天堂有類似的模樣,但是它只是個影子。當你走出這個陰影,就會發現外面的天地更大更好。如果你能睜開眼睛看見影子大地之外的那個至善至美的世界,便能掙脫黑影的束縛與恐懼。

這個「影子大地」的真意,是CS Lewis在死亡的黑影之下所體悟,他付出了最大的代價來學習「失去」,終於能走出影子籠罩的大地。正如電影中Joy所說的:「將來的痛苦會有現在的快樂The pain then is part of the happiness now」,如果能看見生命的全貌,就算是極端的痛苦也能並著快樂。

理解至此,我總算能放下多年以來的懸念,我對CS Lewis多年來的探索,也終於可以告一段落了。Joy Gresham的兒子後來出書描述了他童年時期與母親和CS Lewsi的生活,中文譯本就叫作『影子大地』。這本書我幾年前曾進攻失敗,將來若有機會,也許就會把它從書架最上層拿下來好好再看一次吧!

2008年7月9日 星期三

打算去英國 自由時報副刊

在我們這代人的心中,王丹就是年輕人理想的代名詞。王丹也會老,也會有載不動理想的一天,但我慶幸今日的他仍能坦白而清晰地在我們面前,即使是逐漸老去。

打算去英國

                                                                     文/ 王丹

打算去英國。

目的嗎?冠冕堂皇地講,是進修,繼續深造,開闊眼界之類的。然而,心底,還是有另外一種願望。那種隱隱約約的心情,在心中飄蕩環繞,多年來一直潛藏著,等著我終於可以面對的那一天。到了那一天,我告訴自己:好吧,最後順從一次自己的心願吧。

##ReadMore##

這個心願,就是回到從前。那個雖然不是很遙遠,但是想起來也幾乎無從記憶的從前。那時候,我可以一個人在倫敦的街頭遊蕩,走累了就到泰晤士河邊的酒吧休息一下,下午都是喝茶的時間裡我卻要了一個啤酒;那時候,我沿著德國境內的萊茵河步行,穿過陌生的鄉村和小鎮,穿過古堡與市集,吃那種難吃到爆的北京烤鴨,拉行人為自己拍照;那時候,有精力沒有顧慮,有心情沒有壓力,聽到一首歌會沉浸進去, 看到一片湖水還會靜默片刻,喜歡的東西再貴也買得下去。那是什麼時候呢?很恍惚的一片白霧一般,令人懷疑是否曾經發生。

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人會忽然神經遲鈍起來,即使看到再美的風景,照片裡的笑容也不再燦爛;即使吃到再難吃的食物,嘴巴裡也說不出什麼厭惡的話;即使一個人在街上走著,也沒有呼吸進任何新鮮,只有吐出空虛。這是疲乏,精神,靈魂,統統如同失去彈性的橡皮筋,逆來順受,再也沒有任何反彈,沒有任何感想。連灰狗都已經不願再坐的時候,偶爾想到曾經在歐洲飄蕩的日子,簡直恍如隔世,驚訝自己也曾經那樣無所畏懼過,居然有一人旅行的興趣。於是發現,在歲月的牽扯下,人變得愈來愈懶,愈來愈能給自己找藉口。

打算去英國,一部分的原因就是想在真正老了之前,再重溫一次過去那種沒有負擔的生活,那種充滿創造,充滿新奇,充滿探索與收穫的生活。再一次,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建立一個嶄新的生活,一切從頭開始,沒有顧忌地開始。再一次,感受那些不確定性帶來的靈魂沖洗,讓心情在大雪或者大雨中一片空白。然後,也許還可以再一次,終於在沒有交稿期限的壓力下,打開筆記本寫上一些什麼,寫完後滿意地去睡。那種簡單的生活,那種因為失去保障而顯得張力十足的生活,再一次,讓我可以感受到一些已經很久沒有感受過的瞬間。

有一天,我們真的會慢慢老去,所有這些敏感和觸摸,這些試探與冒險,我們都會力不從心,都會望洋興歎。在那之前我們都應當給自己一個機會,讓自己能夠再年輕一次。那也許沒有實際的收益,或者也是一種生命的浪費,然而,有些東西是無法用成功的標準來衡量的,有些價值也是沒有標準的。不去計算,漫不經心地開拓一個新的世界,這不就是年輕的特質嗎?我打算去英國,打算在無法回到從前之前,回到從前一次。

2008年7月7日 星期一

夢碎溫布敦

早上醒來一打開新聞網頁,就看見豆哥微笑拿著金盃,費神只能在旁邊捧盤子苦笑,看得我心真痛啊~~~

##ReadMore##

ten_sampras1_580 雖然我是個文弱書生,但我看網球的日子可以回溯到國小五年級,被爸爸帶著觀賞1994年的澳洲公開賽,Sampras與Graf封王奪后的那一屆。想當年Agassi還留著長髮,身邊的女人是一代絕色Brooke Shields啊,是有多久遠!從此我也成為山大王與玉羅煞的球迷,守在電視前看了他兩人好多場的球賽。印象最深的應該是Monica Seles傷後復出時挾著超高人氣殺進95年美網決賽那場,Graf在一片唱衰聲中乾淨俐落地打敗宿敵並拿下冠軍,帥呆了。跟大部分球迷不同,我並不喜歡Sampras vs. Agassi的經典戲碼,因為這樣的球賽對我而言實在太煎熬太折磨了(就跟昨天晚上一樣…@@)。

graf我中學的網球時光就沐浴在山大王、阿格西、貝克、葛女神、辛公主、大小威等人的光環照耀下,我是一個非常幸福的小扇子,看到山大王的髮線一年一年後退也是印象深刻。後來Sampras和Graf年事漸高,我的課業也變重,2001年後就只看報紙,沒再看轉播了(所以我也沒能躬逢其盛,欣賞Federer與Sampras那場球王傳承的草地大戰,不過當年的我就算看了也只會為Sampras垂淚而已)。上大學後生活更加豐富,加上我沒有找到新的球神,漸漸變得連網球新聞都斷斷續續地看了。

federer

再次燃起對網球的熱情,就要感謝Roger Federer了。那是2006年的澳網,我無意間在家裡看到電視轉播,想說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當今球王Federer啊。記得我只看了5分鐘,就被Federer如神一般的抽球和前後調度驚得目瞪口呆,球路無比凌厲動作卻非常優雅,再加上散發著光芒的反手切球(就跟Graf一樣單反帶切,我對這種風格毫無抵抗能力~~),我立刻變成他的球迷。那場球不過是8強或16強,但誰會奪魁已經非常明顯,打這麼棒的人不可能輸了啦!

而我最近會這麼瘋網球,純粹是因為六月初好死不死觀賞了法網的決賽,Federer怎麼打怎麼不順手,慘遭Nadal屠殺,直落三還附贈一顆蛋。我實在無法相信費神被打得如此狼狽,如果這是我入伍以前對一代球王的最後記憶,那我寧願自己從來不曾看過他打球。為了洗掉那場比賽的畫面,我從七月初的哈雷草地網球賽第二輪開始,每場比賽都守在電腦前面幫Federer加油(感謝今年換了筆電,網路電視終於跑得動了)。晚上看球,早上打開網路新聞讀著「球王直落三晉級,草地連勝往前推進到xx場」的標題是最大的享受。看著他的狀態一場比一場好,氣勢一場比一場旺,我也覺得溫布敦六連霸就在眼前了。

R federer昨天晚上的決賽是我看過最耗神的一場比賽。五盤大戰,扣掉下雨暫停的時間還是打了快五個小時。費神先輸兩盤,再苦追兩盤。其實第二盤打到一半的時候,我幾乎篤定費神會贏球了,不過他沒有;第四盤搶七的時候,我也幾乎以為Nadal要拿下勝利了,不過他也沒有。Nadal底線抽球的火力沒有話說,但Federer驚人的抗壓性與Ace神功護體又讓人讚嘆。打到第五盤時已經是半夜三點多(我原本還肖想十二點半就可以上床睡覺了),我幾乎是趴在電腦前面哀求這場球快點結束,無論是誰贏得勝利都已經當之無愧了。這麼長的比賽對球員對球迷都是種凌遲,但這兩位偉人仍就像神一般堅持下去,第五盤纏鬥了16局才分出勝負。

六連霸夢碎的那一刻,我對於Rogi的欽佩大過了惋惜,他頑強的生命力讓我見識到什麼是王者的戰役,什麼是光榮的失敗。如果今天少一點unforced error,如果他網前截擊有Sapmras一半的威力,結局就會完全不同,只可惜球場上沒有如果,他最後還是輸了比賽。其實,Nadal除了發球不夠威之外,已經沒有什麼缺點好挑,他昨天打成那樣還不拿冠軍就太沒天理了(很好奇他這種打法可以打到幾歲?)。當然,Nadal無法取代Federer在我心中的地位,這是氣質的問題!哈哈!

沒有辦法在入伍前看到費神捧起溫布敦金盃,是很大的遺憾。但這兩個月的瘋狂絕對值得!

2008年7月4日 星期五

英雄失敗的悲劇故事 轉載自中時副刊

                                                                        文  楊照

德國思想家班雅明在他著名的文章「說故事的人」之中,給了「故事」一個簡明的描述,「故事是來自遠方的親身經歷」,班雅明要強調的是,故事會那麼迷人,至少曾經那麼迷人,因為故事訴說的內容不是會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日常經驗,同時,故事卻又和說故事的人,或和說故事的人認識的人,有著明確的切身關係,所以能夠引發聽故事的人的共鳴感受,不會只是身外遙遠空想的情節而已。

##ReadMore##

一個成年人讀「哈利波特」,往往只覺得羅琳「真會掰」,掰出來的車站、學校、掃把遊戲真有趣;可是一個被「哈利波特」吸引的小孩,心中不會有「掰」的概念,他隨著霍格華茲學校裡發生的事變動情緒,那些情緒對他而言,再真實不過。因而我們了解了,其實會不會有班雅明講的「故事效應」,不完全取決於說故事的人說了什麼樣的故事,而在聽故事的人,用什麼樣的心態對待這些故事。

一九六五年,古巴的卡斯楚發動了一場農業群眾運動,要求古巴全國上上下下投入於甘蔗生產,將國家發展的基礎寄望在蔗糖大增產上。卡斯楚希望短期內將古巴的蔗糖產量提升到一年一千萬噸,那就可以藉由外銷蔗糖得到的利潤,償付對蘇聯的欠債,讓古巴的經濟不需一直依賴蘇聯提供的資本與技術援助。

為了達成這目標,從不識字的小孩,到大學教授,政府官員到高級工程師,超過一半的人口,都被動員下到蔗田或製糖場勞動,弄得大家「聞糖色變」。

然而,農業生產畢竟有太多無法用意志與人力強迫改變的部份,毛澤東五○年代在中國搞的「大躍進」是最明顯的例子。卡斯楚的試驗,進行了五年後,非但沒有達成一千萬噸蔗糖的生產目標,還帶來了整個農業部門荒欠的危機。

一九七○年,卡斯楚在一場電視轉播的演說中,向古巴人民承認蔗糖增產計劃失敗,不會有一千萬噸蔗糖,不會有高額外匯注入,獨立於蘇聯債務之外的經濟自主不會出現,貧窮與依賴的情況也就不可能在短期內解決。完全不同於毛澤東封鎖「大躍進」帶來的飢荒,用上中國共產黨所有控制手段扭曲所有事實,卡斯楚整整花了三個小時,詳細跟古巴人民訴說蔗糖增產計畫每個過程中,他的想法他的努力和他的煎熬感觸。當時和古巴人一起盯著電視從頭看到尾的一位墨西哥女作家如此形容:

「他堅決的抑制一定要大家理解他的想法,將他的思考過程徹底公開,把一個觀念講了又講,一直到確認整個島上沒有一個人不清楚不明白,而且島上每個人彷彿都跟他一起走過了那段歷程。雄辯的修辭、無盡的凝視眼光,具備了惑人的魅力。連他的失敗都同樣有魅力。看著承認失敗的卡斯楚,就像是看著一位赤裸空手的英雄在競技場裡等著獅子致命的攻擊。三小時中,我陷入一種奇異的寧靜歡悅中,被卡斯楚無窮無盡的話語和他展現的巨大痛苦淹沒了。」

卡斯楚把愚蠢的政策,講成了一個英雄受難痛苦的故事。他的痛苦,巨大的、更高層次的痛苦,超越了古巴人民自身承受的犧牲,而且他的痛苦是真實的,是一樣受苦的古巴人民可以體會的。卡斯楚靠著訴說了一段「來自遠方的親身經歷」,靠著把自己化身為精采的「說故事的人」,解除了自己政治生命上的一場大危機大風暴。到今天,毛澤東的「大躍進」一直都還是他歷史評價上的超級大污點;相對地即使是卡斯楚的政敵,都很少將「蔗糖大增產運動」講成是卡斯楚的主要罪狀了。

失敗讓人厭惡,然而英雄失敗的悲劇故事,卻會引來同情與諒解。

原文載自中時文藝村之三少四壯集

2008年7月2日 星期三

搬遷

在台中的日子即將劃下句點。

有一個自己的房間真的會讓人不知不覺堆很多東西,即使從五月多就悄悄地開始了搬遷工作,房間仍然離「淨空」有很長的距離(這當然,因為連「整齊」都談不上啊~~)。所幸兩個月來的努力還是有一點成果,遠本飽脹的衣櫥與擁擠的書櫃在都只有半滿了(因為所有國考相關的書籍都還留著,所以書櫃半滿真的不算很多書)。

##ReadMore##

今天又要打包一整個行李箱,所以我站在書櫃前揀選了一番。其實,一次次決定哪幾本書該留在身邊,哪幾本要遣送回台北,就好像在完某種關於「割捨」的心理測驗。據說這種「割捨體驗」的特色是你總在以為已經捨棄到極限時,發現自己需要的其實也沒那麼多,於是願意再出讓一些。挑著挑著,覺得自己其實某個程度上也是在挑選所謂的「荒島書籍」,除了新買待看的那幾本外,倖存者中有幾本已經跟著我南征北討多年,搬家數次囉。

至於整理CD也是件耗神的事情,即使陸陸續續一疊一疊地送走,騰出來的空間又會漸漸地被新貨占據。雖然現在房間裡的CD大概還有100張,我已經打算全數留到最後一天,不再為它們傷腦筋了。想起去年11月外調長庚的時候,我可是花心思整理了一整櫃的CD要跟著我搬家的喔!後來發現這個行為真的太不實際了,所以到和信時隨身CD被大刀闊斧縮編剩下10張。其實音樂只要轉成檔案放在硬碟裡,要帶幾千幾百張都不成問題。但我覺得放在資料夾裡的音樂總是得來太容易,一旦容易了就不會去珍惜。我喜歡聽音樂是因為我會跟旋律建立感情。但要是你不珍惜了,哪裡還能建立感情呢?

打包衣服的過程簡單不少,畢竟我的衣服也都那些T-shirt和襯衫,怎麼穿也差不多。仔細想想,總是有人在討論「荒島書籍」、「荒島音樂」,卻從來沒有人討論「荒島衣服」、「荒島食物」。難道大家上了荒島都不用抓魚生火,只要讀書聽音樂嗎?好像我們都自認可以適應荒島中的物質貧乏,卻心高氣傲地不願意在精神生活上作讓步。唉!最好人人都可以這麼爭氣啦。在台灣這個島上,本土出版社與本土唱片公司已經寅吃卯糧,LV和阿一鮑魚可是蒸蒸日上啊!

喔~~有個關於「割捨」的心理測驗,是幾年前在小虎牙那邊看到的:

你帶著一隻狗、一頭老虎、一隻猴子、一隻大象、一隻孔雀穿越危險的原始叢林,因為路太難走了所以你必須將這些伙伴一一放棄,那麼放棄的順序是?先輕鬆一下.....

 

 

狗代表朋友,老虎是金錢,猴子是子女,大象是父母,孔雀是情人/另一半。是有那麼點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