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1日 星期五

納尼亞,CS Lewis與他的影子大地

Aslan

6月初時抓了人陪我去看了『納尼亞傳奇-賈斯潘王子』,對我而言,這部電影跟前一集同樣地好看。充滿了奇想與隱喻、刺激的動作場面,還有很深的教育意義。只可惜燈亮時我滿臉興奮,卻看見身旁三張撲克臉對著我,無言地表示來看這部電影純粹是義氣相挺。

##ReadMore##

朋友們無法共鳴並沒有削減我的興奮之情,步出電影院時我已經決定要回去把原著好好讀一遍!原本這也不是什麼急著要完成的計畫,畢竟當時手邊有字典般厚的『群』正看到一半,以及數不清的書債等著我還。可是吃人不吐骨頭的博客來網站居然推出了納尼亞套書特價,還限量贈送書籤與墊板(墊板?),噢!我居然會被我根本用不到的贈品吸引!所以我下單了,『納尼亞傳奇七部曲』也插隊成為債權書的第一順位。(結果那個墊板的材質比小時候立委選舉時拿到的那種還要糟糕…)

雖然7本書加起來的厚度很可觀,但這畢竟是兒童讀物,無論是排版、字型、敘事結構都讓它非常地容易讀。更何況還有插圖呢(插圖是小時候看書的重點啊,功能大概跟共筆笑話差不多吧)!所以一天一本,輕輕鬆鬆。即使不再是小孩,我發現兒童讀物那種一廂情願式的簡單邏輯並不讓人難以下嚥。只要進入了故事之中一切就變得理所當然。相反地,成人小說中偶爾出現複雜卻難以自圓其說的邏輯才讓人感冒啊!即使電影可以拍兩個多小時,原著的每一集都只有200頁,這才是清新健康的童書啊!相較之下『哈利波特』實在是太囉嗦了,一本比一本厚而且有一半是廢話(我一直很好奇,小學生真的能忍受一本900頁沒有插圖的故事書嗎?) 。

 

雖然號稱每一集都可以獨立閱讀,不過既然小說叫作『The_Chronicles_of_Narnia 納尼亞王國編年史』,這套書的編排自然是按照納尼亞王國的歷史先後順序排列,但是當初CS Lewis創作這個系列的順序卻有點亂:

二、獅子 女巫 魔衣櫥 (1950)

四兄妹來到納尼亞對抗白女巫

四、賈斯潘王子 (1951):

四兄妹回到納尼亞協助賈斯潘王子作戰

五、黎明行者號 (1952)

三弟小妹帶著表弟參與賈斯潘的航海歷險

六、銀椅 (1953)

表弟與女同學尋找賈斯潘失蹤的太子

三、奇幻馬與傳說 (1954)

四兄妹統治納尼亞時期的故事

一、魔法師的外甥 (1955)

納尼亞王國誕生

七、最後的戰役 (1956)

納尼亞王國落幕

一年一本,簡直跟吳淡如有拼,不過人家寫的是經典!最受歡迎的『獅子女巫 魔衣櫥』最早推出,接下來的3本的故事都跟賈斯潘王子有關,算是三部曲。最後3本就算是外傳、前傳、完結篇。據說Disney也是打算照著當年CS Lewis創作的順序來推出電影,這樣演員的樣貌比較能夠連戲,而且各集的影像風格也不至於差異太多。但是以小說而言,我自己還是比較推薦乖乖照著一到七的順序讀下去啦。

narnia因為電影拍得太棒了,『獅子 女巫 魔衣櫥』和『賈斯潘王子』這兩集並沒有給我多少驚喜。『賈斯潘王子』的電影版改編超多讓我有點傻眼,蘇珊和賈斯潘 王子那段該死的曖昧原著裡當然找不到,大部分的戰爭情節也是電影版新增的,難怪影評會比前一集差。我自己比較喜愛的是『奇幻馬與傳說』和『銀椅』這兩本,主角個性鮮明,故事緊張刺激而且節奏感很棒。『黎明行者號』則有希臘史詩『奧德賽』或者『格列佛遊記』的味道,是想像力最豐富的一部,可惜結尾有點失控。前傳與完結篇就顯得宗教色彩過重,故事結構也不夠均衡。

充滿想像力的故事固然教人著迷,畢竟我們生長在科技發達的年代,了解到月亮上沒有活人,地球也沒有住著恐龍的小島,沒有失落地平線下的香格里拉,現實扼殺了太多想像,我們只能在小說中尋求慰藉。然而,我真正喜愛『納尼亞傳奇』是因為它充滿了教育意義。故事的目的不是讓小孩子躲在一個不著邊際的世界,『教育』才是童書的真正意義。這些說教的內容藏在情節裡頭,CS Lewis一面為孩子們繪出奇幻王國,一面教導他們正確的價值觀。當然我並不是說我喜歡讀化身為小說的公民道德課本。當你以一個成人的角度回頭看這些童書裡頭顯而易見的教育旨意,發現每一字每一句都是CS Lewis對下一代的愛與期待。

這是『獅子 女巫 魔衣櫥』的獻詞,太感人了:

『親愛的露西:

我為你寫下這個故事,但在我開始動筆時,我並未料到,女孩子長得比書本要快多了。結果等我寫完,你已經大得不再讀童話故事,而當這本書中於印好並裝訂成冊時,你的年紀想必又比現在更大了一些。不過,當你達到某個年紀,你將會重新開始閱讀童話,那時你就可以把它從書架最上面一層取下來,拍去書上的灰塵,告訴我,你對它的看法。那時我的耳朵大概已經不中用了,並套句你的話,人都變成老糊塗了,但我仍然是深愛你的教父。

                                                                   CS Lewis』

不過,我不確定CS Lewis有沒有等到那一天。

cs-lewis

在他創作『納尼亞傳奇』系列的時候,他自己的生活也有了天翻地覆的轉變。1952年,他遇上了來自美國的Joy Gresham,一個婚姻破碎的猶太裔女詩人。在這之前,他是一位獨身的牛津教授,Joy以筆友的身分走進了CS Lewis的世界,她的直率、機智、幽默讓CS Lewis大為驚奇。在Joy離婚之後,CS Lewis甚至願意與她在名義上登記結婚,好讓Joy能夠合法地在英國居留。

一個年逾五十的學者,面對此生從未體驗的愛情像他襲來,想必是非常迷網而害怕吧。然而Joy被診斷出末期骨癌,這個突如其來的巨變逼迫CS Lewsi正視自己的感情。1956年,他與Joy在醫院的病房又舉行了一次婚禮。那年,Lewis 58歲,Joy 41歲。也是同一年,『納尼亞傳奇』完結篇『最後的戰役』出版,如果Joy沒有出現,這個系列肯定會大大不同。

Joy病倒後曾經有一段奇蹟似的復原,但隨後癌症的反噬讓她在1960年與世長辭。3年後,CS Lewis也離開了人世。他與Joy的這段故事,後來被拍成了電影『影子大地 The Shadowlands』。

Shadowlands『影子大地』由 Anthony Hopkins飾演CS Lewis,Debra Winger飾演 Joy。幾年前,我曾經非常喜歡Debra Winger這位女演員,幾乎是翻遍了台北市大大小小的唱片行,才找到『影子大地』的VCD(當年不懂網路購物的威力啊)。當時我對於電影的名字非常感興趣。一個被影子所籠罩的大地,陽光遠在看不見的遠方,這片土地是充滿了恐怖還是絕望?我以為這會是一個關於黑奴或者殖民地的故事,怎麼這部電影是關於一個老教授的黃昏之戀呢?

在電影裡,CS Lewis的學生遇到了生命的疑惑,他這麼對學生說:

『我們生活在影子大地之中,而陽光永遠在山坡的另一側照耀著。』

當時,我的理解是:當我們在生命中遭逢痛苦時,就彷彿在一片影子大地之中遊蕩,看不見希望。但是我們並不知曉陽光其實就在山坡的另一邊。影子只是上蒼在大地上所繪下的一個圖案,身陷其中的我們若是能了解上蒼的用意,便不會再迷網悲傷。

劇終,CS Lewis帶著Joy的兒子走在一片草原,這回他們走在陽光之下,而影子在山坡的另一邊。看完那部電影之後,我愛上了雲朵擋住陽光,在山上投下影子的景色。

Shadowland

現在我把『納尼亞傳奇』讀完,發現「影子大地」其實是完結篇所提出的一個概念: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其實是天堂的一個影子,它跟天堂有類似的模樣,但是它只是個影子。當你走出這個陰影,就會發現外面的天地更大更好。如果你能睜開眼睛看見影子大地之外的那個至善至美的世界,便能掙脫黑影的束縛與恐懼。

這個「影子大地」的真意,是CS Lewis在死亡的黑影之下所體悟,他付出了最大的代價來學習「失去」,終於能走出影子籠罩的大地。正如電影中Joy所說的:「將來的痛苦會有現在的快樂The pain then is part of the happiness now」,如果能看見生命的全貌,就算是極端的痛苦也能並著快樂。

理解至此,我總算能放下多年以來的懸念,我對CS Lewis多年來的探索,也終於可以告一段落了。Joy Gresham的兒子後來出書描述了他童年時期與母親和CS Lewsi的生活,中文譯本就叫作『影子大地』。這本書我幾年前曾進攻失敗,將來若有機會,也許就會把它從書架最上層拿下來好好再看一次吧!

2 則留言:

AD 提到...

我沒看過電影,不過你提到影子大地的概念有點像柏拉圖所提出的理型論。

在他的"洞穴神話"中,一群生活在洞穴裡的人,行動被限制,只能永遠背對著洞口。他們所看到的世界其實只是投影在牆壁上的影子。要有足夠的勇氣跟能力才能掙開束縛,尋找影子的源頭,更高層次(至美、至善)的事物。

Simon Liu 提到...

樓上太有學問了!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