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5日 星期五

I, Robot

i robot

如果沒有意外,這應該是我入伍前看完的最後一本課外書了(除非我發瘋在國考前一天再看一本)。

雖然我知道科幻小說可以非常有深度,但平常並不怎麼看。其實除非是經典之作,我避免看類別屬性太鮮明的小說。而這一切都是『時間迴旋Spin』害的,因為這本書太好看了,不僅情節動人,連譯筆都如詩一般優美,害我看完之後整個人被科幻的熱情包圍,急著想再看一些科幻小說,於是我上網做了些功課。然後挑了這本:『I, Robot 我 機器人』。

##ReadMore##

這是科幻巨擘Isaac Asimov的經典作品。從書名很容易猜到這本書是電影『機械公敵』的原著,不過電影已經改編到跟原著幾乎沒有關係了。全書由9個短篇所組成,9個故事都是白髮蒼蒼的「機器人心理學家」Susan Calvin回憶從1998~2052年機器人的發展與轉變。書中創造了所謂的「機器人學」與「機器人三大法則」:

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袖手旁觀坐視人類受到傷害。

二、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三、不違背第一法則及第二法則的情況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從書名『I, Robot』不難了解作者的用意。隨著科技進步,機器人有了形體、聲音、思想,甚至有了「自我」的意識。某方面來講,它算是「半人」;另一方面,它其實比人類更聰明,更有能力。機器人一旦故障,那就像是脫韁的野馬,陷人類於各式各樣恐怖的困境,帶來的傷害簡直難以估計。書中的9個短篇,就是在探討人該如何與日益複雜的機器人共處。無論它們多麼聰明,一旦故障了,就要從「機器人三大法則」下手尋求解答。光這三大法則,Asimov就可以掰出各式難題。一旦找出「機器人三大法則」的漏洞或者變形,再困難的問題都可以破解。

因為「機器人三大法則」有著單純的邏輯關係,第二條優於第三條,第一條優於第二條,有點像憲法優於民法,民法再優於判例的關係。所以每則故事的解謎過程就像極了推理遊戲。而且這推理遊戲不是漫天胡謅,它永遠只在這三個法則之中繞來繞去。這有點像『神鵰俠侶』裡面,黃藥師只教了傻姑三招火叉,李莫愁(是李莫愁嗎?)就怎麼樣也打不贏她。隨著機器人的功能越來越強大,它就能在不違背三大法則的限制下玩越多花樣,推理遊戲也就更加有趣。我想,所有的理組學生都會喜歡這本書。

這本書是Isaac Asimov1940年代寫下的,那是沒有電腦,人類尚未登陸月球的年代。從21世紀回頭看這些故事,像是回顧一則則過期卻沒有實現的預言(按照Asimov所寫,人類1996年就會推出機器人保母,2005年要親征水星)。但是它們也是寓言,仍然昭示著人類依賴科技時面臨的險境。

讀國考讀到腦筋打結,每天看一篇『I, Robot』做個腦力激盪,真是不錯的放鬆!

1 則留言:

Chenkoting 提到...

看了你的介紹就好想看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