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6日 星期日

軼事


大一時,剛剛搬到新生宿舍的我,除了衣服電腦之外,只帶了一本課外書隨身,就是上面這一本啦!為什麼是這本書呢?噢~ 可能是當時的我想要把自己包裝成一個文藝青年吧。結果文藝青年沒有當成,這本書倒是成為我小書櫃上頭永不下架的寶貝。
##ReadMore##

從那之後,我就很喜歡讀談論文人軼事的文章。多讀這方面的小品文並不會增加文學鑑賞力,但是那些文學作品背後,關於原作者的點點滴滴,讓文學家們的形象漸漸變得立體;還有文人雅士間相交的故事,讓文壇的星斗們交織成一幅幅美麗的星座圖。那些鉅作,都成了雕塑公園裡的神衹,彼此對望著,演出不落幕的,靜止的群舞。

想像著,『飄』的作者Margaret Mitchell因為在家休養腳傷,為了排遣無聊時光而寫出一生中唯一的小說,寫完就收在床底。有心的出版商向她探口風,她還死不認帳!想像著,何凡與林海音家裡的客廳,隨時都有半個文壇的人在裡頭喝茶聊天,兩位大師除了筆耕不輟,還要勞神去調解多愁善感的作家們的感情紛擾。想像著,瑪莉雪萊(Mary Wollstonecraft Shelley)筆下的科學怪人與波里都瑞(John William Polidori) 筆下的吸血鬼,都誕生於一個風狂雨驟,雷電交加的夏日夜晚,這群年輕人聚在一起討論著鄉野傳奇,孕育出文學史上最重要的科幻作品。

那天,我又在讀一本類似題材的散文集,忽然覺得,自己其實只是在看文學圈的影劇新聞呀!文學明星們的人生起伏,甚至風月情事,在本質上,似乎與影星們分分合合,大導演破產後復出這樣的消息差異不大,只是少了狗仔隊與漂亮的照片罷了。

換個角度想,喜歡讀影劇新聞也沒什麼不好。我們只是樂於多知道些什麼事情,好讓我們覺得自己與他們的距離更近一點,如此而已。當然啦,沒有書迷會去注意朱少麟的三圍,大家關心的事情不同,但是背後那個驅策我們一直去窺探的力量,是相同的。

但是,有挖掘就有幻滅,聽說雷倩本人就讓讀了『擊壤歌』的書迷失望不已喔~

人嘛!從來八卦!但說好聽一點,人是一種本性溫暖,一種耐不住距離感的動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