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產科,因為每天都在迎接新生命,查房時也是一邊和媽媽聊天一邊逗小嬰兒。只是,在這歡樂的環境裡,落寞的人就更落寞了。
##ReadMore##
前幾天,我們待產房進來一個懷孕23週的產婦。因為產前檢查的時候從超音波發現小寶寶只有一個心室,所以她決定要終止懷孕。我不曉得這樣的寶寶如果足月生下來,需要經過多少手術的折騰才有機會活下來,但是在法律上,只要是24週以前,都可以依產婦意願合法地終止懷孕,總之她是住進來了。
來到待產房之後,便是漫長的等待過程。她被注射引產的藥物,躺在狹窄的待產室之中,靜靜地等待子宮頸打開。而同一時間,隔壁的房間則不斷有臨盆的媽媽被推進推出,一對一對都是要迎接新生命的夫妻,與剛剛生下健康寶寶,喜不自勝的新手爸媽。
產房護理站的白板上,其他產婦的名字被寫上又被擦去,最後終於只剩下她的那行字。然而,即使用了引產藥物,她的子宮頸遲遲沒有張開,醫師只好在她的陰部放進一個氣球,用物理性的方法來撐開她的子宮頸。
今天下午,香甜的午覺過後,我來到產房護理站,發現白板已經全空了。
『什麼?終於生了嗎?學姊你應該叫我的~~』
『對喔~ 剛剛完全忘記可以叫你了。』
學姊說,小寶寶出來之後,輕輕動了一下之後,就沉沉睡去了。這是必然的,縱使沒有心臟的問題,這個週數的小寶寶也沒有足夠成熟的肺。他沒辦法離開媽媽的身體,一秒也不行。『Grossly,是個蠻正常的小嬰兒。』學姊如是說。
然後我們就在護理站討論起媽媽應不應該看到這個寶寶的問題。
『才不要咧!嬰兒還那麼小,看了之後感覺多麼不好,心裡更難受。如果是我老婆我才不要讓她看。』我是這樣回答,我想每個寶寶在媽媽的心裡頭早就有個想像中的模樣,這個模樣總比實際上又小又皺的小孩遺體好看吧。而且,我有過幾次葬禮上瞻仰遺容的經驗,我後來都非常後悔自己有去看。
『嗯,她老公也是這麼想。不過…』學姊指著一旁的護理師學姊『她說一定要給媽媽看,讓她知道這個就是你的小孩,看清楚,是你親自決定不要的小孩。』護理師學姊會這麼狠,也有她的理由。她說她以前第一次幫類似的案例接生時,小寶寶一出來,臉就正對著她,那張小臉就這樣在她的腦海多日揮之不去。學姊承受了這麼大的陰影,可是那位決定不要小孩的母親卻什麼都沒看見。『你要是早一點決定也就罷了,等到胎兒長到這個階段你才不要她,卻讓我們醫護人員分擔了你的罪惡感,真的很不公平。』而面對這樣的案例,資深的護理人員會告誡學妹「要保持專業,不要放太多感情進去」。如果你心裡太疼惜那個小嬰兒,你會難過很久,而且搞不好他的靈會跟著你。
坐在一旁的學長(就是據說長得像我的那位)卻有不同的想法:『可是我們之前也有過經驗,一個媽媽懷了一個無腦兒,絕對活不了,可是她還是把孩子懷到足月生下來,然後把寶寶抱在懷裡,用身體溫暖他,讓他的嘴唇碰碰乳頭,然後讓他在自己懷裡靜靜地走,這也是一種方式呀。』學長的這個觀點,我之前完全沒有想過。『只要我們把孩子擦乾淨,用毛巾包得好好的交給媽媽,讓她們當個一兩分鐘的母子,也是一種成全。』
今天在產科門診,來了一個31歲的年輕孕婦,一拐一拐地走進診間,原來她是multiple sclerosis的患者。她26歲才發病,那時已經跟現在的老公在一起了(不知道結婚沒~)。行動不便的她,看起來是如此地樂觀又幸福。看著她老公呵護她的模樣,我忍不住想起電影『愛的故事 love story』中那句經典台詞『愛就是永遠不必說抱歉Love means not ever having to say you're sorry』。眼前的這個老公,就是這樣地付出他的愛。有人說,做了父母之後,你才會發現自己可以這樣地愛一個人。我想,待產室裡的那位媽媽,她沒有預期自己將要愛這樣的一個孩子。她一定有滿滿的愛要給這個寶寶,只是還沒有準備好而已。
這讓我想到,上個禮拜,她剛住進待產室時,學姊這樣安慰她:『我們也都不希望是這樣子的情況,不過,等這次過了以後,等他下次準備好了,會再來當你的小孩。』
儘管人生充滿了太多的措手不及,我真心希望,下次緣分來到時,她們都準備好了。
2008年4月23日 星期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