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文章時,我努力不要讓字句間流露出憤怒,畢竟如果我希望在這場浩劫中學到些什麼,那肯定不是憤怒。
##ReadMore##下個禮拜就是偉大的醫院評鑑了。
經歷了兩個月的社區醫學、一個月的急診醫學,我終於在4月份回到了總院,回到熟悉的小兒科病房。在我缺席的3個月之中,醫院為了因應評鑑而有了許多新的政令。忙著適應的同時,我也驚懾於科部上上下下為了評鑑而兵疲馬累的慘狀。
說實話,要遵守這些多如牛毛的新規定並不如想像中困難,頂多心底偶爾會浮現自己還沒有退伍的錯覺罷了。我也承認,有些變革確實為病人帶來更大的保障,比如去手術房做小兒的侵入性檢查,或是更人性化的急診室空間規劃。若不是為了評鑑,想在這間醫院做些什麼改變還真的比登天還難。有些惡補的知識(包括消防安全,感控)其實也都蠻實用的。從這些片面的角度看起來,參加評鑑這件事似乎真的引領著這家醫院往更好的方向走?
很遺憾的是,院級主管們念茲在茲的是要評鑑能通過,而不是要醫院能變好。規定朝令夕改,每日換新花樣,某顧問搞得全院風聲鶴唳早已不是新聞。每天查房的時間延長了一倍,反覆翻找病歷中所謂的漏洞,但跟病人相處的時間卻縮短了。想來會覺得慚愧,以我手上primary care的病人數來看,就算會送到我們家的病人病情都偏複雜,10人也一點都不算多。但是這個月我確實被迫將一部分的注意力從他們身上移開,因為我們醫院正在參加一個「增進病人安全」的評鑑啊。
這些繁文縟節到了評鑑過後還剩多少會被遵守?大家心裡有數。想到這就覺得這家醫院跟那種吃了利尿劑與瀉藥才去量體重欺騙自己的胖子差不多。每天沉浸在這些虛假與昏昧之中,我真的有生以來第一次萌生「乾脆我不要幹了!」的想法。我來這家醫院工作是為了接受全國最好的訓練,而不是摘掉大腦幫醫院縫製一件國王的新衣啊!更可悲的是,這句「我不幹了!」除了昭示自己的軟弱與叛逆之外簡直毫無威脅性。畢竟自己只是小小住院醫師,醫院若少了我,明天還會是一家好醫院,絲毫不受影響。然後我轉念一想,想到了那些頤指氣使,出入需要前呼後擁,常常異想天開下達新命令的院方高層們。如果明天某高層退休或者ooxx了(我不想太缺德),這家醫院還是跟今天一樣好!也許位高權重吧,但如果這家醫院在社會上有什麼好的名聲,那是幾十年來建立的形象,跟你們也沒有什麼關係的。
講講我自己的經驗好了。某天下午,院長與某顧問還有一大票人浩浩蕩蕩來到我們病房視察。科裡從大教授到小護士都前來接駕,因為一開始「人來太少了,長官不高興」。於是視察的、陪訪的、陪笑的、壯聲勢的、傳遞及時情報的…圍了五六圈,把護理站擠得水洩不通。正好這個時候有一個新病人被送來病房了,我不想站在人群最外圈湊熱鬧,於是就「繞路」進去病房接病人。看到病人第一眼,就覺得病人虛弱地很不對勁,用最快的速度問完病史做完PE之後,馬上幫病人戴上N/C,請護理師「繞路」去拿管子抽血並掛上點滴,我則必須把檢驗單和處方趕快開立出來。不過很抱歉,護理站人滿為患,而且氣氛嚴肅。我只好跑到樓下的護理站借電腦把單子開出來。等人群散去後半個多小時,驗血結果出來了,病人的Hb只有正常值的1/4。雖然那天很幸運地並沒有耽誤到那個病人的救治,但我心裡還是很難過。我相信高層很重視這次的評鑑,但身處一線臨床工作,我親眼看見了那天可能面臨的驚險。
「人來太少了,長官不高興」! 沒來的人可不是在喝咖啡聊是非,他們有病人要顧的!
外科系的病房開始漸漸讓病人出院,評鑑其間儘量少開刀,不要節外生枝。我們是內科系病房,可不是說要清空就可以清空,病人需要住院的就進來了,病情沒法好轉的也出不了院。其實這樣也蠻好,至少這家醫院發瘋抓狂的時候,我還是可以和平常一樣做我的臨床工作。
咬著牙一天一天過,這個月也過了一半了。痛苦會過去,美麗會留下,雖然我不知道在這場長達半年的鬧劇之中美麗究竟何在?
1 則留言:
這個月也是我這輩子第一次從事醫療工作做到覺得怎麼那麼賤,還好我只有在這裡PGY三個月,才不到三個禮拜我內心飆髒話的頻率就大幅攀升了。
真希望下個禮拜快點結束。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