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6日 星期三

Keep Walking~

住院醫師生涯的第二個月已經到了尾聲,不同於上個月幾乎是每天在數日子地期盼月底,這個月雖然工作上未必輕鬆,心情上卻踏實許多。當然自己還是有很多地方不足,有時候也痛恨自己不夠積極,回家讀書也不夠用功,但還是很開心自己越來越適應一個住院醫師該有的temple了。

這個月負責每天morning meeting 的場地工作,也要幫忙放powerponit。這個工作逼得我每次meeting都要準時到,而且要專心聽每個presentation。比起上個月總是遲到個20分鐘,然後再會議室後方陷入昏迷,這個月的大meeting真是讓我收穫多多。科裡值得拿出來討論的病例真的很多,有時候即使未必對當天的topic有興趣,單純聽聽每個同事的English speaking也是一種學習。而我最喜歡我們科的特點就是『融洽』!雖然每天morning meeting都是以嚴肅且正式的模式展開,但到尾聲總是會以哄堂大笑收場,所以大家離開會議室回病房開始工作時,總是滿臉笑容。

第二個月結束,很快就會是第三個月、第四個月…漸漸自己就不是菜鳥了,真希望一切就這樣順順地下去唷!

2009年8月21日 星期五

末日小鎮 The last town on earth

478-1 d7f56efd

這本小說買回來已經一年多卻一直沒有翻開,每每想要開始讀了卻又一陣倒胃口地闔上書頁,追根究底其實是因為當時我身為實習醫生/醫官的身分,看這種以「瘟疫」為主題的小說實在有點像看課本的感覺!於是其他晚買的書一直插隊,就這樣蹉跎至今。

這是一則以20世紀初西班牙流感為主題的故事。這場瘟疫造成的死亡人數之多甚至超越了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陣亡的人數。而作者在序言講到自己從來不曾聽說過這場瘟疫,甚至翻遍海明威、費茲傑羅等文學大師的作品,也不曾有人為之留下紀錄。不過文學家不提,醫學界可記得清楚了。這場將近100年前的流感至今仍在我們的教科書與課堂中重複提起,引起那次流感的病毒分類在今年又變得熾手可熱,叫作H1N1!(不過這不代表是同一株病毒啦~)

##ReadMore##

免不了會與卡謬的『瘟疫』做比較,畢竟這是類型小說中的典範。21世紀小說家的視角不同於20世紀的大師,即便故事的格局並不大,僅僅侷限在一個封閉的小鎮,全鎮生活都倚賴一家伐木工廠,他們可以用比較細膩的筆觸來描繪單一角色的內心轉折。回憶起多年前讀『瘟疫』的經驗,似乎對於人心惶惶之下的微妙轉變並無太多著墨,而是把重點放在營造整個大環境的whole picture。當然也不能說卡謬寫人寫得不深刻,只是時代不同了,現在的作家習慣於將自己想表達的清清楚楚攤在紙上罷了。

書中花了不少篇幅討論著疫情不斷惡化的同時,尚未受波及的小鎮應不應該封鎮以求自保。在資訊與交通還不甚發達的當時這或許是個議題,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流行病學的理論也很完整,所有的隔離與檢疫的規定已經是標準程序。今天已經不會有人去討論海關檢疫與居家隔離是不是違反道德,但在那個連病菌理論都還未被廣泛接受的年代,小鎮居民只能在百般疑惑中做出抉擇,然後陷入更深的困窘與罪惡感之中。不過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不變的是只要有防堵,就會有漏洞!所以西班牙流感還是闖入了共合鎮,H1N1新型流感也入侵了台灣。而同樣不變的還有隨著疫情的蔓延,人與人之間的猜忌與閒言閒語也如病毒般地無孔不入了。

雖然現在每天新聞都是88水災的報導,但在災情不嚴重的台北,H1N1還是很被關切的。由於還是持續有確診案例,焦慮的民眾越來越多,最近科裡設立了H1N1特診,據說特診中每個病人會看超過40分鐘,大部分時間是用來衛教與解除來診(不是確診喔~)病人與家屬的擔憂。我看『末日小鎮』時腦中也不禁浮現過去一個半月來與H1N1病人相處的經驗,深深體會以訛傳訛是多麼的可怕。更有甚者,是無知造成的恐慌最可怕!就如同瘟疫對身體的傷害,纖維化的肺組織難以復原,經過猜忌與相互攻訐後的人際關係也是難再修補。瘟疫會過去,但是傷害難平,逝者難追,我們永遠無法對這些事情產生抗體。

『末日小鎮』結局讓我低迴許久,村民聽說是某些人偷溜到鎮外而帶來了瘟疫,怒氣沖沖想去教訓這些罪人,卻發現他們早就嚥了氣。沒有懲罰,也沒有復仇,唯一擺在眼前的,只有仍然需要走下去的人生而已。

末日之後,還有更多未知的日子,一切撕碎後再拼湊,生活還是可以過。最後我們學會振作,學會遺忘,直到這個風暴到了100年後成為教科書中的紀錄,人類挺身繼續面對下一次瘟疫,下一次戰爭。

2009年8月9日 星期日

在海綿城市.步行

兩年前第一本讀的張惠菁是『你不相信的事』,立即震懾於她優緩文字之間幾乎是光芒萬丈的文采與精采的思辯。自那時起我便上窮碧落下黃泉地尋找著她的處女作『流浪在海綿城市』,想親見才女初試啼聲的記錄。奈何一本1998年出版的散文集一旦絕版起來還真的是徹底人間蒸發,連影子也不剩個渣。此後便難以忘懷地,每每捧起她之後的作品,總忍不住想像那本無緣一睹的逸品該是什麼面貌呢?

因緣際會,我最近買到了張惠菁去年底出的散文集『步行書』,又幾乎在同一個禮拜,我發現絕版多年的『流浪在海綿城市』再版了。所以我接連拜讀了她最新與最舊的作品。因為剛回醫院工作超級忙碌與惶恐的關係,這兩本幾乎都在公車上與睡前翻完的散文集也成為我近2個月來唯二的閒書。

##ReadMore##

兩相比較,果然這10年日子沒有白過,飯也沒白吃。『步行書』大勝『流浪在海綿城市』!

%E6%AD%A5%E8%A1%8C%E6%9B%B8%E6%AD%A3%E9%9D%A2『步行書』的頭幾篇生活瑣事的文章很沒重點,在書店試讀的我差點罷買。所幸後面關於歷史、閱讀與電影的文章真是驚喜連篇,詞藻平實但思緒來回跳躍揮灑自如,成熟更勝前作。『遣唐使』一篇從客死異鄉的日本遣唐使與歐陽修的詞作延伸出一場分離之中「放逐者」與「守候者」的兩般心情;而同一個主題到了『駙馬爺山水』與『身不繫』兩篇,談到因烏台詩案受害的駙馬爺與蘇東坡,又是另一幅景況。『三叩門』、『顏色』與『大河』則寫到了民國初年的人物與故事:沈從文、合肥四姊妹、康有為之女康同璧。三篇連在一起看,更是驚嘆張惠菁真是有辦法讀出屬於自己的滋味。而最令人驚喜的莫過於『斷背山』那篇,下筆之時作者只讀過小說,電影已經頻頻獲獎但仍未正式上映。她沒有受到電影畫面的干擾,單憑文字感受到關於Ennis與Jack的孤立無援與無所適從,「面對著那個他們毫不知悉,也從未脫口說出是愛的東西,如此,遂成就了一偉大的愛情」。

image 『流浪在海綿城市』寫就於作者留學愛丁堡的時期,題材除了留學生活,也包含了台灣的社會觀察,當然也有讀書心得。神奇的是,這本散文集還特地搭配了那種週刊風格的插畫。說實話我已經忘記90年代的插畫是怎樣風格了,但翻閱這本書時還是會有種置身舊式理容院讀雜誌的感覺。在這本書中,我們看到那個一切都尚未定型的張惠菁。彼時未及而立之年的張惠菁還有點憤世嫉俗的脾氣,字裡行間有著一種剛看透社會荒謬的嘲諷。文句結構上也比較口語化,節奏偏快,與後來幾乎是凝成膏狀的沉穩風格大不相同。天外飛來一筆的聯想力已經嶄露頭角,但還未見純熟,但如『萬聖節車禍事件』仍令人驚喜。以現在的標準衡量,書中的佳作仍有幾篇,比如從巴黎聖心教堂階梯起興的『落難階梯』;還有對照閱讀楊照自傳與米蘭昆德拉小說的『我們時代的蒼老寓言』。

連著閱讀張惠菁的初次亮相與最新墨跡,雖然整個文字的緻密度與溫度都改變了,但貫穿其中的本質不變。那入世卻保持距離的冷靜本質,那在時間空間的無限之中不斷探索的蒼老本質,這使得她的文字逐漸提煉出一種近乎真空的寂靜。即使她書寫著活生生發生在眼前的事情,也彷彿包裹在外太空的一顆膠囊之中,因此她成為一個真實參與的旁觀者。而她的文字真正好看,是因為她即使在遙遠距離之外仍然不斷地思索著、辯證著。因此,在她搖筆所勾勒出的太空中,慧黠靈光不停閃爍,寧靜卻明亮的流星雨於是焉在書頁燦燦發光。

爭取工作之餘的零碎時間,翻著書頁追逐她的流星雨,我樂此不疲。

## 這篇文章有80%在周六值班時寫就,有假日班若此,真是祖上積德。

2009年8月5日 星期三

荒唐的感動

禮拜天晚上,學弟打電話給我:

『學長,我明天要入伍了,想問你一些關於林口衛校的事情。』

哇~~忽然有一種「原來一年就這麼渾渾噩噩過去了」的感覺。

說穿了時間總是這樣子,它無聲無息地流逝,又總愛冷不防地用一些標記性的事物刺你一下。比如每年九月在捷運出口舉著迎新海報的大學生,提醒著你自己又高了一年級,直到我們終於被踢出校門,連續幾年的感慨打包成冊,昇華成為「原來七年就這麼渾渾噩噩過去了」的惆悵。不過一年也好七年也好,重點在於「過去了」,再也不會回來了!於是這些只會離你越來越遙遠的記憶無論是如何苦澀,回頭咀嚼起來都還是有點甘甜。

是的,我發現我竟然如此懷念著過去一年的時光。想想,幾個學藝不慎精的醫官窩在醫務所裡面,開來開去就那幾種藥,討論起來的診斷也就那幾個。沒事開個休單或轉診單,偶爾邀請弟兄進來吹個冷氣看個電視,這不是論語所說「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施小惠」嗎?怪不得退伍的人回醫院都痛不欲生,因為實在是「難矣哉」啊!

雖然過去一年的大部分時間都覺得自己在過著十分滑稽的生活,但是現在的我生活在分秒必爭,且分分秒秒絞盡腦汁的醫院之中,回想這些脫序的荒唐的日子,那些艷陽下汗流浹背當笨蛋的日子,我居然是蠻「感動」的?!感動個屁啊!唉~~我也不知道。

2009年8月3日 星期一

Something taken?

liam-neeson-taken-poster

經歷了一場車禍後,我帶著頭痛與腳痛值完了一天可怕的假日班。剩下來的周日整天都在補眠,最後僅存的清醒時間,我決定來看個電影,就選這部『Taken』吧!

『Taken』2008年在法國上映,今年進攻美國。以一部卡司單純,特效陽春的動作片而言,它的票房表現可算超級亮眼。電影本身確實好看,如果跳過以暴制暴的道德考量,90分鐘一氣呵成的故事線不僅流暢更是過癮。電影看完要說有什麼空虛的感覺倒也是沒有,但直覺感到有什麼東西被掏空了?好像不是這部電影空了,而是這個年代的動作片被掏空了。

##ReadMore##

自『神鬼認證』以降,動作片出現巨大的質變。以往由007情報員所樹立的標準不再。拳拳道肉的近身相搏與緊湊的運鏡剪接成為必要元素,高科技武器可以省略,花瓶美女的1分鐘床戲可以跳過,別說正邪大逆轉,連揭發陰謀的一波三折也可以廢了。現在看這種電影已經不用怕踩到雷了,因為沒有雷可以踩!連近年的007電影也跟隨這波潮流,以往西裝筆挺的James Bond只好捲起袖子一拳一拳地打,當起Jason Bourne了。

taken-review

我們真的喜歡看這樣的電影!所以即使打仔換成中年大叔Liam Neeson也沒關係,只要電影刺激好看就夠了。但是仔細想想,像這樣的一部電影,能算上有劇情嗎?女兒在巴黎被擄走,老爸飛去就她,然後…就…就找到了!不知道編劇午夜夢迴會不會臉紅喔。試想如果這部電影是10年前開拍,劇情大綱應該是這樣子的:

退休CIA情報員布萊恩想要與即將上大學的女兒修補親子關係,想不到女兒卻在巴黎旅行途中被綁架。布萊恩為了營救愛女,一步一步追查線索,竟發現歹徒的目的背後有更大的陰謀。原來布萊恩15年前在波斯灣的一次任務中掌握了一份武器交易的秘密資訊,而如今只有他才能將這份祕密資訊再從中情局中盜走。布萊恩漸漸陷入這個漩渦中,才了解需要這份祕密資訊的人居然是身邊最親密的…

嗯,這才是以前會套用的公式,不過現在編劇不用費心去套公式了,把劇情轉折省下來的時間交給動作指導,讓下鉤拳與飛踢去填滿空檔吧!是的,動作片被掏空了,以後再也沒有女生看不懂電影需要男生講解劇情這種事情了,因為相較之下連『曼哈頓奇緣』都算複雜了。

不過話說回來,車禍與值班之後,正是需要這種沒有大腦的電影來調劑啊。所以說來說去還不就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