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4日 星期日

鄧亞萍 世界冠軍的懸樑歲月


奧運電視新聞讓我看到了好久不見的桌球女王鄧亞萍,她退休那年只有24歲。10年過後,擁有4面奧運金牌的她已經是國際奧委會的委員,也是北京奧運的奧運村新聞發言人。而當年那位球場上的小巨人卸下戰袍之後是如何努力地在球場外爭得一片天呢?「目瞪口呆」比「五體投地」更貼近我看完這篇文章的反應。鄧亞萍,真王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亞運會、世乒賽和奧運會的冠軍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滿貫,那麼清華獲得學士學位、諾丁漢大學碩士畢業和取得劍橋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項大滿貫。                             ——鄧亞萍

##ReadMore##

    1997年退役進入清華大學,2001年拿下學士學位,同年9月進入英國諾丁漢大學,2002年12月12日,獲碩士學位,同年進入英國劍橋大學經濟學專業攻讀博士學位。鄧亞萍用求學路上一路奮鬥的故事講述了一個世界冠軍求學的懸梁歲月……    

清華:從寫26個英文字母開始

    “臨近退役時,我便開始設計自己將來的路,有人認為運動員只能在自己熟悉的運動項目中繼續工作,而我就是要證明:運動員不僅能夠打好比賽,同時也能做好其他事情。哪天我不當運動員了,我的新起點也就開始了。”鄧亞萍說。    

    “1996年底,我被薩老提名為國際奧委會運動委員會委員。我明白,這既是國際奧委會的重用和信任,也是一次嚴峻的挑戰。奧委會的辦公語言是英語和法語。然而,這時我的英語基礎幾乎是零,法語也是一竅不通。面對如此重要的工作崗位和自己外語水平的反差,我心裏急得火上房。”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結束後,鄧亞萍以英語專業本科生的身份初進清華時,她的英文幾乎是一張白紙,既沒有英文的底子,更別說有口語交流的能力。    

    “懷著興奮而又忐忑的心情邁進清華大學。老師想看看我的水平——你寫出26個英文字母看看。我費了一陣心思總算寫了出來,看著一會兒大寫、一會兒小寫的字母,我有些不好意思——老師,就這個樣子了。但請老師放心,我一定努力!”    

    “上課時老師的講述對我而言無異于天書,我只能盡力一字不漏地聽著、記著,回到宿舍,再一點點翻字典,一點點硬啃硬記。我給自己制定了學習計劃:一切從零開始,堅持三個第一—從課本第一頁學起,從第一個字母、第一個單詞背起;一天必須保證14個小時的學習時間,每天5點準時起床,讀音標、背單詞、練聽力,直到正式上課;晚上整理講義,溫習功課,直到深夜12點。”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學習,鄧亞萍幾乎完全取消了與朋友的聚會及無關緊要的社會活動,就連給父母打電話的次數也大大減少。為了提高自己的聽力和會話能力,她除了定期光顧語音室,還買來多功能復讀機。由于總是一邊聽磁帶,一邊跟著讀。同學們總是跟她開玩笑:“亞萍,你成天讀個不停,當心嘴唇磨出繭子呀!”“但我相信:沒有超人的付出,就不會有超人的成績。這也是我多年闖蕩賽場的切身體驗。”    

    學習是緊張的,每天的課程都排得滿滿的。除學習之外,鄧亞萍每周還要三次往返幾十裏路到國家隊訓練基地進行訓練,疲勞程度可想而知。    

    “每天清晨起床時,我都會發現枕頭上有許多頭發,梳頭的時候也會有不少頭發脫落下來。對此我並不太在意,倒是教練和隊友見到我十分驚訝:‘小鄧,你怎麼了?’我說:‘沒什麼,可能是學習的用腦和打球的用腦不一樣吧。’”    

    “雖然都是一個‘苦’字,但此時的我卻有不一樣的感受:以前當運動員,訓練累得實在動不了,只要一聽到加油聲,一咬牙,挺過來了;遇到了難題、關坎,教練一點撥,通了;比賽遇到困難,觀眾一陣吼聲,勁頭上來了,轉危為安。但讀書呢,常常要一個人孤零零面壁苦思,那種清苦、孤獨是另一種折磨,沒意志、沒恒心是堅持不下去的。”    

    為了更快地掌握英語,幾位英語老師建議鄧亞萍到國外去學習一段時間,在他們的熱心幫助下,經清華大學和國家體育總局批準,1998年初,剛在清華讀了幾個月的鄧亞萍作為交換生被送到英國劍橋大學突擊英語。   

劍橋:每天淩晨5點起床攻讀

    1998年2月26日鄧亞萍懷著復雜的心情,飛向劍橋。對她來說,這自然是非常難得的機會,但卻又是一個艱難的起步。    

    “第二天就是開學上課的日子,全班一共9個同學,教室不大,9張課桌椅向著黑板,擺成半圓形。老師先讓大家做自我介紹。接下來給每人發了兩張講義就開始講課,課堂上沒什麼紀律,講解方式也很隨意,老師一邊講課,同學們一邊七嘴八舌地搶著回答問題。我在雲山霧罩中上完了課。四五個星期過去了,每天十五、六個小時的付出,但收效並不大,英語水平的提高也不顯著。作為一個插班生要趕上其他同學困難太大。加上沒有教材,每次上課才能拿到老師發的講義,這種教學方法也很難讓我適應。”    

    “生活的環境也不盡如人意。到英國留學的留學生,多數都是住在學校所安排的英國人家裏,我也不例外。本想住在英國人家裏,一來可以更多地了解英國的風俗民情,二來可以有更多的英語會話機會。但是我所居住的這個女房東家,距學校太遠,而且房費夥食費很高,每月除了要交200多英鎊房租,還要交100多英鎊飯費,兩項合起來每月的支出約合人民幣將近5000元。對于自費到英國上學的我來說,惜金和惜時同樣重要。”    

    “記得當我頭一次穿著防雨運動衣,騎著自行車到學校時,許多同學見了都大為不解:怎麼世界冠軍還騎自行車來上學?是啊,世界冠軍也是凡人,我的所有,是我用汗水換來的,它來之不易,我必須十分珍惜它。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困擾著我,我急切盼望能改變這種狀況。”    

    “剛到英國不久,我想往家寄點錢,然而到郵局拿了單子,卻不知如何填寫,郵局的人在單子上指指點點,我卻一臉茫然,我站在郵局前,兩眼發呆,我能怎麼辦?問誰去?問了,自己還是聽不懂,最後,只好悻悻而歸。”    

    “開學前,為了讓我熟悉一下環境,房東開車送我去學校轉了一圈。第二天人家不送了,我雖然買了輛自行車,卻找不到上學的路了,七拐八拐,趕到學校已經上課了。一向守時的我成了遲到生。我急得迸出幾個單詞解釋,然而解釋不明白,那滋味,那窘迫,現在都忘不了!”    

    鄧亞萍就讀的紐漢姆學院是隸屬劍橋大學的一所小學院,類似于國內的語言進修學院。這裏的學生主要以外國留學生為主,而鄧亞萍是唯一來自中國內地的留學生。    

    “剛到劍橋的那段時間,我雖然比較刻苦,效果卻不明顯。我知道,這是因為自己的語言基礎還相當薄弱,要想在劍橋這個精英雲集的學府裏站得住、學得好,更需要全力以赴地去拼搏。做學問與體育訓練一樣,沒有任何捷徑可尋,更不會有天上掉餡餅的美事兒,一切靠自己去拼去搏吧。”為了趕功課,鄧亞萍起早貪黑,每天只睡幾小時。    

    “開始的一兩個月之內,根本聽不懂老師在上面講什麼,我把老師所有寫在黑板上的東西照抄一遍。回到家裏以後,自己再翻字典,再看。每天的生活比較單調,上課時間是四個半小時。下了課還有很多作業,吃飯對我來說好像都很費事,中午休息的時間只有一個小時,我一般都不回宿舍,就是吃上午帶去的三明治,然後看一會兒書。晚上經常吃的東西就是自己做的方便面條加青菜、西紅柿和雞蛋。幾乎每天都要學習到12點才能睡覺。”    

    雖然基礎比其他同學差,她總是不甘心,想超過別人。這種好勝的心理後來才慢慢開始轉變:“畢竟基礎不同,從運動員到學生是一個非常大的轉折,學習上升也要有個過程。”    

    回到清華,鄧亞萍的畢業論文題目是《國球的歷史及發展》。從開題報告、到第一次提交論文、以至論文的最終修訂,鄧亞萍不僅每一項都達到標準,而且步步提前,趕在時間表前完成。    

    “我終于戴上了學士帽,在畢業典禮上,我用流利的英語向老師致詞。”    

諾丁漢:一看她學習的勁頭就知道她是世界冠軍

    2001年9月,鄧亞萍從清華走進英國諾丁漢大學攻讀碩士。“原本更喜歡劍橋,那裏風景可人,令我心醉。可我還是投奔了諾丁漢大學,因為諾丁漢大學有全英國最棒的外語係。”    

    “導師對我不太了解,似乎有些不放心,擔心一個運動員能否完成學業。我懇切地對導師說:我可能比您的其他學生基礎要差,請你多費心了,別人能聽懂的課程,我可能要兩次甚至多次,別人需要一年,我可能需要一年半甚至兩年。但不管費多少力、多長時間,我都要把學業拿下來!我是那種很要強,性子也很犟的人,因此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    

    “在英國,修碩士有兩種辦法。一種是類似于應試教育。就是上一門課考一門,直到通過所有課程;另外一種是跟導師做課題研究,研究結束後做論文,如果論文通過就可以畢業,我採取的是第二種辦法。比語言更難的是這裏的學習方式,和國內真是大不一樣。我有自己的導師,但並不經常見面。往往是他給我提供一個閱讀書目清單,我自己到圖書館或大學找書,然後閱讀。有了問題才和他預約見面、答疑。開始時,我很不習慣這種方式。而且我修的方向是‘中國當代研究’,一個似乎和體育無關的冷門專業,即便圖書館裏也不一定有相關材料。這樣,我就必須在不同的圖書館和大學裏去找。不過,現在看來,這也是我在國外學習的重要收獲之一。新的學習方式讓我學會了在紛繁復雜的情況下找到實現目標的辦法。”    

    “打球的時候,視力兩眼都是1.5,上學以後下降得很快,現在有一只眼已經0.6了。學習和打球相比完全是兩碼事,睡眠不足,上課總是犯困,眼睛睜不開,越坐越困,恨不得用根棍兒把眼皮撐起來。可對面坐著的是老師,你又不可能睡覺,更不可能溜號。剛開始時這種感覺特別明顯,後來慢慢適應了這種生活,知道該怎樣安排好作息,找到一些規律。”    

    “我的研究課題是《從小腳女人到奧運冠軍》,例子用的就是中國女子乒乓球隊。為了研究這個課題,我閱讀了一些對中國女運動員的研究材料,大部分是外國人寫的。這些外國人並沒有真正了解中國女運動員的生活和成長經歷,因此他們的研究並不到位。我希望能夠從我開始,有人真正關注中國婦女和中國女運動員的研究。我也希望通過在國外學習,在工作中便可以盡量避免由于東西方文化差異而引起的誤會,以便更好地介紹中國,讓世界了解中國。而在國際體育界,能讓人理解你的見解,接納你的主張並非易事。”    

    學習上的她拿出打球時的勁頭。按說老師安排的課程已經呈飽和狀,每周天天有課,周末的作業也不輕松,做罷作業還要準備下一周的課,周而復始。可她還是覺得“吸收”得不夠。    

    也難怪,她心裏真的是著急。鄧亞萍剛撂下球拍兒,就成了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一位年輕的委員,她恨不得赴會時能立馬講得一口流利的英語。于是,這位乒乓球世界冠軍心底悄悄萌生著願望早一點進入高級班,明年向Master(碩士學位)進軍。    

    在諾丁漢大學上課的過程中,鄧亞萍總是抓住一切機會搶著發言。老師用開玩笑說從她學習的勁頭可以看得出她是一個世界冠軍。“下了課,我必須匆匆趕到另一個老師那裏去做個別輔導,這是學校針對每個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不同而特別安排的單獨輔導時間。每次出去開會之前,我的老師都會幫助我準備發言材料,糾正我的語音語調和演講的方式方法。另外學校還專門為我開了一門課,教我如何用英語進行採訪。在學校我過著典型的大學生三點一線式生活,和校園裏那些普通的女孩子沒有什麼區別。”    

    “這個碩士學位我非拿不可,而且一定要在國外的大學裏拿到。”那樣的話,在中國的奧運會冠軍當中,她可能又拿了一項第一。作為諾丁漢大學的一名學生,鄧亞萍每天的時間表比較緊。“除了上語言係的課,還要上英語係的課。下了課還有很多作業,中午休息的時間只有一個小時。”

    “過語言關對我來說還有著另外的意義。當時我是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委員,同時還負責國際乒聯的一個項目,如果你沒有辦法跟別人交流,那麼一切都是零。同時還有一個公眾形象,就是說我畢竟代表著中國,同時代表著中國運動員,所以精神風貌是很重要的。”    

    一年後,鄧亞萍面對嚴格的考官,用英語宣讀了3萬5千字的論文——《從小腳女人到奧運冠軍》。以翔實生動的材料和清晰有力的論點論述了中國婦女及中國婦女體育的巨大發展和變化。臨場考官的一致結論是:無條件一次通過!2002年12月22日,她如願獲得碩士學位。薩馬蘭奇先生稱讚她“擁有了打開世界大門的鑰匙”。    

    至此,從1997年進入清華大學起,鄧亞萍已在校園度過了近六個春秋,並將自己當年的小學“學歷”變為研究生學歷。鄧亞萍坦言,從運動員到學生,尤其是一個留學生,她付出的努力並不亞于打球。“從對英語一竅不通到熟練地用英語與教授交流,從人生地不熟到朋友遍英國,從開始時的迷茫到後來的迎接挑戰,每一步都走得很辛苦。但海外生活為我打開了一扇門,讓我真正了解了世界。”

    其間,她還作為北京申奧成員,赴莫斯科為北京贏得2008年奧運會舉辦權作了貢獻。    

    2001年7月13日,鄧亞萍用流利的英語向國際奧委會委員呼吁:請給中國運動員一個機會,讓我們做一次奧運會的東道主!    

再回劍橋:學習、緊張工作與速凍餃子

    知識,沒有止境。2002年,她如同一個長跑運動員,又站在新的起跑線上,開始新的拼搏——滿懷信心地攻讀劍橋經濟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是“2008奧運會對當代中國的影響”,鄧亞萍的“中國研究”又得以繼續下去了。    

    2003年2月24日,正在劍橋攻讀博士的鄧亞萍又回來了,在北京奧組委,新的忙碌又開始了。“我在劍橋的導師彼德·紐倫是一位世界著名經濟學家,已經研究中國經濟30余年,他深知2008年奧運會對拉動中國經濟的重要性,會有極高的經濟研究價值,他認為我回國,不僅能為祖國服務,也能為論文收集第一手珍貴材料,因此,他特批我回國邊工作,邊學習。未來的工作很艱苦,但這是非常好的機會。”    

    2004年的春節假期,她為了趕寫劍橋大學博士學位論文,放棄了與親人的團聚,買來一堆速凍餃子,每天的水餃餐伴她度過了假日。    

    “有人可能覺得我這是自討苦吃,甚至有人說你的榮譽多得一大把,不攻讀什麼學位,後半生照樣可以過得不錯,即使讀學位也不必那麼辛苦,甚至不妨找個‘槍手’代筆寫論文。但我讀書上大學可不是為了‘鍍金’,我上學只是要圓自己的讀書之夢。我從自己與外國朋友交往中深切感受到知識缺乏、交流不暢。盡管基礎差,我不想投機取巧走捷徑,更不要說我就讀的清華、劍橋等國際知名大學治學嚴謹,容不得弄虛作假!”    

    餃子可以速凍,人才卻難以速成。鄧亞萍學業上的成功與打乒乓球的輝煌,其實並非得益于她具備多大的天賦。恰恰相反,無論學業還是打球,她都是在先天條件不大有利的情況下,靠堅忍不拔的毅力,靠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在人生道路上不斷奪取新的金牌。    

    “我現在依然是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體育與環境委員會和改革委員會三個委員。特別是運動員委員會,委員都是很有名的奧運會冠軍,都有自己代表的權益,很長一段時間我是唯一的亞洲委員,因此我不僅代表中國,而且還是亞洲的代表,有責任為亞洲和第三世界國家運動員爭取權益。”在鄧亞萍的努力下,運動員委員會已經向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提出在推舉奧委會委員時必須有一名(共8人)亞洲委員的建議。

    而她在劍橋的博士學業也已經到了第二年,談到學業,鄧亞萍說:“難啊,真是太難了,感覺壓力很大。一天到晚就是繃著,所以感覺特別辛苦。但我要感謝當學生的這段經歷,因為它讓我看到了另外一個世界,找到了自己新的價值。如果亞運會、世乒賽和奧運會的冠軍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滿貫,那麼在清華獲得學士學位、諾丁漢大學碩士畢業和取得劍橋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項大滿貫。”        

拼搏、拼搏、再拼搏!無論是做運動員還是做學生,鄧亞萍對自己的要求都幾近苛刻:“必須做好,我沒有理由做不好!”這就是一份自信!(來源/《大學生》雜志,作者/趙迎新 )

以上來自新華網

3000公尺與半個女人

醫牙預官無疑是全國最舒服的義務役別!傳說中讓人脫胎換骨的新兵訓練對於醫牙預官而言就像阿扁的操守一樣虛幻。入營受訓至今4週,近3成的弟兄們還是保有腹部的優美曲線—草綠色汗衫下的黃金弧度,這是7年醫學教育在人體孕育出的小巨蛋!

##ReadMore##

一天7堂室內課(含發呆+打瞌睡),偶爾難得的體育活動時間又會被拿來補課,常常一整天可以勉強稱為運動的事情就是整隊走去餐廳,再從餐廳走回來,還有大熱天坐著猛流汗也挺耗能量的!最耗腦力的事情呢,除了學唱難聽的軍歌之外,應該是折棉被吧~~

5個星期的訓練期間,唯一的考驗就是3000公尺的測驗啦,標準是要在18分30秒之內跑完,全國的新兵都是這個標準。去年剛入伍的達達曾笑笑地說過:「這一點都不難,只要平常有運動的人就一定會過。」平常有運動?這句話是故意要把我扔在安全範圍之外嗎?3000公尺對我而言並不算什麼,畢竟我奮勇減肥的那年常常跑山頂操場10圈以求燃燒脂肪。我害怕的是如果沒有ipod的陪伴,我搞不好連1000公尺都撐不完就因太無聊而倒地了。

呵呵,反正軍隊別的不會,就是會無事化小,小事化大,所以一個測驗也變得好像多重要多盛大。原本想要利用週末休假的時間好好練習看看的,但這個不切實際的蠢計畫當然沒有實現。還好在正式測驗前剛好有兩次體育活動時間,而這兩次的試跑我都有輕鬆跑進18分以內,心裡也就踏實了不少。再加上某個班率先進行測驗後,我的高中同學過關了,如果連他帶著肥美的小肚子都可以跑過,我又憑什麼不過關呢?看過奧運新聞之後,更是堅定了我一定要過關的決心。這則鼓舞人的新聞並不是蘇麗文單腳奮戰克羅埃西亞小美人,而是女子3000公尺障礙賽的金牌得主只花了8分多鐘就完成了比賽!唉~~要是一個25歲的男人跑在平坦的操練場上,卻連半個女人都不如,那還說得過去嗎?

正式測驗當天,我們關在蒸籠般的餐廳聽了整天的戒菸講座,流汗流到皺巴巴。餓著肚子穿上臭氣熏天的號碼衣時,已經是傍晚六點。入伍以來第一次延後開飯就是為了這可愛的測驗啊。當你流汗喘氣,一邊跑一邊看到別人已經吃完晚餐整隊回來了,心裡怎能不飆髒話咧!

最後我還是順利過關了,過關的那一刻,我不知哪根筋不對勁居然起了個念頭:以後也要每天跑個三千四千鍛鍊身體!這個念頭比週末練習跑步更愚蠢,考完隔天的下午就有體育活動時間,我跑完500公尺後就發現自己該醒醒了,喔喔~~

2008年8月17日 星期日

籤籤劫

抽部隊籤算是五週受訓期間的重頭戲。從小到大我的好運氣讓我得了不少便宜(比如國高中升學、大學推甄之類的),一直以來家人都認為我是個lucky boy。這次抽籤我也很有信心自己不會有什麼糟糕的結果,其實我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忌諱啦,除了不想去成功嶺那種新訓中心一天看500個門診之外,我不排斥金馬獎或者花東縱谷,去軍艦上搖搖晃晃我也OK。。但是在坦然以對的同時,我也免不了做做白日夢,幻想自己能夠抽到國防部,過著吹冷氣上下班的閒散生活。我甚至計畫好抽到國防部之後要回去學西班牙文了!

##ReadMore##

空軍單位素來被認為是三軍中最爽的,我上個週末也不免俗地跑去行天宮拜拜,希望能夠保佑我抽到空軍當個skywalker。結果走進行天宮發現正殿坐的居然是陸上大將軍關老爺,硬著頭皮拜下去的結果就是禮拜三真的讓我抽到陸軍啦。

若說翻開籤牌的那個剎那心裡沒有失望是騙人的,手伸進籤筒前腦海裡漂浮著各式各樣夢想的泡泡全在一瞬間化為雲煙,只留下最不起眼的一顆泡泡變成鉛球把我砸醒。抽到陸軍的新竹人有4個,但是湖口的裝甲學校和裝甲旅總共有5個醫官的名額,所以大家都被分派到那邊去啦!籤條的全名是「六軍團ooxxx旅x兵營營部連」。這個單位最讓我沮喪的是它毫無話題性,光把名字報出來就讓人興味全無啊。

不過後來也漸漸釋懷了,這算是國軍中最重要的基本單位,去那邊服務當然可以看到軍隊最真實的面貌,裡頭形形色色的弟兄也不少,這樣的生活應該會比中央單位或者官兵學校豐富很多囉!教官說湖口那邊是「夏天熱死,冬天冷死,梅雨時節衣服曬著曬著就滴出水來」,網路上說這個旅「也不算很操啦,就跟地獄差不多而已」,這樣的生活想必是非常豐富吧!@@~~

人家都說陸軍部隊很「精實」,文弱書生的我倒是不害怕精實,我想自己再怎麼不濟事也不會是該旅史上第一弱雞宅男吧,何況醫官的工作一定會比較輕鬆嘛~~ 據說9月就要漢光演習了,陸軍弟兄們衝啊!演習完大家放假了再叫空軍和中央單位那群請客吧~~

2008年8月16日 星期六

潯陽地僻無音樂 終歲不聞絲竹聲

enrique sarah b sides劉沁 

在林口受訓的日子裡,若有什麼是最難熬的,就是沒音樂可聽了。 ##ReadMore##

小時候家裡CD不多,所以只要一添購新的音樂,我一定是反覆聽個幾十次聽到我爸翻臉為止。後來漸漸培養出自己的音樂品味,慢慢開始自己收藏CD。從最早的十幾片,到現在幾百片堆得滿櫃子都是,這癮頭真不是一天兩天養大的。 當年國中的我還能捱過沒有音樂的時光,我會在段考前兩個禮拜用紙把CD音響推出唱盤的地方封起來,還在紙上寫著大大的四個字:「清心寡慾」。在那個年紀偶爾清心寡慾一下是無可厚非啦,不過要是ㄧ個總是在考試的大學生還強迫自己考前兩週進入修行模式的話,那就不用活了。於是音樂成了我生活中不能缺少的重心:開車聽,趕課聽,走路上下班聽,值班聽,打病歷聽,睡前聽,起床也聽…

現在來到軍營受訓,當然不可能隨身帶著Ipod。除了偶爾唱唱不怎麼好聽的軍歌之外,聽到最像音樂的應該是就寢前營舍播放的「晚安曲」吧。我就像那種老派小說中被迫不准彈鋼琴卻傻傻地在紙上畫出琴鍵繼續彈奏的主角,明明聽不到音樂,卻在腦中不停哼唱著任何一段我回想到的,我懷念的旋律。有時候是Whitney女神顯靈般的歌聲,有時又是「天方夜譚」充滿異國夢幻色彩的管弦音響。

不過我比小說人物幸運的是我每個週末都可以回家好好聽個夠。我盡可能把握每個可能的空檔來聽音樂,為了善用客廳的音響我甚至可以整夜睡沙發。好音樂就是要好喇叭才能表現出來呀!有什麼比親身體驗「The Dark Knight」原聲帶的重低音撼動客廳地板更教人振奮的呢?受了壓抑的慾望反撲起來最是兇猛,儘管聽音樂的時間有限,我蒐集音樂的動力卻更勝以往,這真是個不祥的惡性循環。隨著CD唱盤的旋轉,我一天一天被捲進了音樂魔境的更深處。

以前中學時學校有個數學老師,上課時永遠都搭配古典音樂,甚至講課講到一半會停下來:「這段音樂很好聽,我們等一下。」當時我覺得不可思議,還有點嗤之以鼻。現在的我卻會幻想,等我有能力自己看門診的時候,我的診間一定要有很多玩具,而且整天播放音樂。不知道這樣會不會對小朋友造成一種聽覺上的制約,比如從此一聽到莫札特就會嚎啕大哭之類的?

dark knight eastern promise get a live

2008年8月10日 星期日

心靈遁逃

我記得大學時代有一本共筆,放了很多篇蔡康永寫的『寶寶日記』讓同學們在讀書苦悶之餘能夠調劑一下,有一篇印象特別深刻,內容大概是這樣:

寶寶:

有一部很好看的卡通電影,講一條海裡的小魚,被人抓回去養在魚缸裡,小魚好想念爸爸,爸爸也好想念小魚,父子倆個歷盡千辛萬苦,才終於又在大海裡團聚。

這部電影拍得太感人了,看過電影的小孩都要求在家裡養一條同樣的小魚。

結果,當然就有千萬條這種小魚被迫離開大海,和它們的爸爸分開了啊。

還能有比這更蠢的事嗎?

我這個禮拜居然遇到了比它更蠢的事情了。

##ReadMore##

我做了一個夢:

夢裡,我所待的地方叫做「霍格滑稽學校」,這裡為了響應並推廣政府「節能減碳」的政策,居然大刀闊斧浪費資源,發了兩小張單面影印的「節能減碳須知」給每一個人,希望大家隨身攜帶。還在每個電源開關與插座旁邊貼了提醒大家「節能減碳」的小卡,還附英文翻譯喔!我不敢說自己英文多好,但是減碳的英文絕對不可能是”reduce carbon” (請教過我學院派的媽媽後,英文裡最常用的說法是reduce carbon footprint)。這些數不清的小卡就像是一道道中英雙語的符咒般,守護著霍格滑稽學校永遠不被智慧的黑魔法傷害。

昨天我終於從這個夢中醒來了,其實我並不是這麼憤世嫉俗,眼裡容不下一絲絲荒謬或者沒效率,我也不是這麼難纏,喜歡滿口批評別人的不是。只不過在那個夢裡的霍格滑稽學校,每天除了在燠熱的天氣下流汗喝水流汗喝水之外,貧個嘴是苦中作樂最有效的辦法。

另一個排遣無聊的方法就是讀小說了。夢裡頭,我們每個學生都在大腿上擱著小說,幾乎是一天一本的速度,發了瘋似地猛讀。也只有一頭栽進別人的故事裡,才能暫時忘卻自己正在一個熱到連蚊子都懶得來叮你的教室上課。算是心靈遁逃吧!用心靈想像在一個又一個的夢境之中潛逃,這很有Charlie Kaufman電影的味道,聽起來很浪漫,但我還是希望天氣涼快一點,不需樣這麼浪漫啦~~

2008年8月3日 星期日

贖罪 Atonement


嗯~ 雖然早已把Dario Marianelli創作的電影配樂聽得爛熟,『贖罪』卻是ㄧ部堆了很久都沒有看的電影,理由很老套:我找不到對的心情。不過最近看了些跟戰爭有關的書之後,我終於把『贖罪』翻出來看了。 ##ReadMore##

atonement C

不知道是不是原著小說也是這樣的篇幅?電影的時間結構有點畸形,前面一個小時仔細描繪半天之內發生的點滴,後面一個小時卻雜亂地在各個時空場景間跳躍,故事的旨意就這麼在場景切換之間被稀釋掉了,要不是有結尾的ㄧ棋妙著,電影後半段實在頗為凌亂。

也就是電影呈現出來這樣的敘事比例,讓我疑惑究竟導演的著力點是「愛情」還是「戰爭」?可是不管是哪一個,都刻畫得不夠深刻呀!最後我終於發現故事的主題不是愛情也不是戰爭,而是「贖罪」。即使『贖罪』乍看之下命題很大,它卻是ㄧ個極為私密的故事,是ㄧ個犯了錯的青澀少女到了遲暮之年仍然無法原諒自己,而有了這段追想與彌補。愛情屬於姊姊Cecilia與Robbie;戰爭則屬於整個歐洲整個世界,而她只想要贖自己的那段罪孽。直到電影尾聲,這個看似寫實的故事才揭曉了它那不折不扣的「後設」身分,才明白全劇最深刻的概念是「贖罪」,而最虛幻的也是「贖罪」---原來主角早就失去了贖罪的機會。她就像是一匹明知終點已經不存在,卻仍舊奔跑著的馬兒,因為羞恥的鞭笞未曾停息。白髮蒼蒼的Briony獨白懺悔的後作力太強了!我完全折服於她的論點,如果現實對Cecilia和Robbie是這麼的無情,那麼為他們倆幻想一個較好的結局,又怎能算是濫情呢?

atonement R 我不是很喜歡Keira Knightley在本片的演出(雖然她真的很美~~),身為一名大家閨秀,又非常純情地愛上了女傭的兒子,甚至推拒金山銀山為愛走天涯,這應該是個散發著聖潔光芒的英國版雪珂呀,為什麼由當今影壇第一氣質美女演起來卻變得有點cheap呢?只見她永遠挺著瘦削的身材走著模特兒台步,真是ㄧ副隨時準備好要把自己貢出去的樣子。後來她穿睡衣叼著煙接待妹妹的那幕,讓人搞不清楚她究竟是戰火蔓延下的南丁格爾還是賽金花。James McAvoy表現算襯職,反正他只要當個迷倒兩姊妹的男人就好了,其實歷年來走紅的英國帥哥都可以勝任這個角色,只是James McAvoy剛好在同輩中脫穎而出而已。反而飾演妹妹Briony的ㄧ老一小都很棒,也因為這兩人表現出來的反差,將電影中往事如煙卻歷歷如昨的意境詮釋得淋漓盡致。(故事的設定真得很瓊瑤,醜小鴨妹妹和天鵝姊姊愛上同一個男人,這不就是『一簾幽夢』嗎? )

atonement B全片最傑出的當屬攝影與配樂,前半段設影師捕捉夏日陽光下主角們的春心蕩漾已十分精準,劇中長達5分鐘一鏡到底的移動攝影更堪稱神技。以打字機貫串全劇的配樂其實只有兩三套主題旋律,低迴哀傷讓劇中悔恨的氣氛難以消散。配合5分鐘一鏡到底的音樂 『Elegy for Dunkirk 鄧寇克灘輓歌』更是催淚啊。

2008年8月2日 星期六

一休

我在入伍當天早上跑去家樂福的一百元理髮店裡了個接近光頭的可愛髮型,理完覺得自己真的好像一個小沙彌,而且是鬼點子很多的那種(其實也可以說我像貝克漢啦~~)。

到了營區才發現營區幫忙理的髮型只不過是平頭而已,就是國中髮禁那種長度罷了。所以我的小沙彌髮型就變得十分突出,在ㄧ群綠島居民之中看見一位一休和尚,那就是我啦!我隔壁號的同學說我實在太好認了,所以每次集合他都很快就找到自己的位置。

##ReadMore##

我入伍以來最大的感想就是大家都應該全力抵制皮草。我們那天營區的理髮師剃了超過兩百顆頭吧,等到掃地的時候,兩百個男生的頭毛堆在一起,居然還沒有一件貂皮大衣的份量!想想看,穿皮草的人是多麼罪過,你穿著大衣,背後就有兩百隻貂的怨靈在後面跟著你,有沒有很變態?

因為我從小讀書都沒有髮禁,所以我的朋友之中只有非常少數幾個人在我心裡留下了平頭的印象。現在入伍,舉目望去全都是平頭,我就會不小心把弟兄們認成以前的同學,而且都是ㄧ抬頭猛然看見5個某某某在我面前走過,簡直是科幻電影的情節。

在林口衛校真的是很爽,吃的住的都比想像中好很多,長官對我們也很和善,只是再怎麼爽的單位都不能改變我正在當兵的事實,事實就是我依舊非常渴望放假。我回家後扣掉收看超級星光大道的時間,足足睡了14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