忝為新竹人,這些年常常一年也很難在新竹住上幾天。偶爾回去了,除了看看老人家之外,翻翻舊書架也是小樂趣之一。這次回新竹,不小心翻到了一本『走進名醫的世界』,是天下文化在2001年出版的書。換言之,是我剛考上醫學院時買的書。書中深度訪問了13位名醫,我當時對這13個名字全然陌生,小小醫學生對於臨床醫學只能憑空想像,這些訪談看過也就忘了。許多年過去,我有幸能親炙幾位大師的風采,有多位仍無緣得見。驚喜的是,小兒科的張美惠教授也在13位大師之列。
##ReadMore##
我當住院醫師時,張P已經較少從事第一線的臨床工作。但是臨床教學還是她非常重視的使命。在科裡眾教授的查房中,張P查房是我最喜歡的,她一絲不苟的認真不帶有權威性。如果晚輩感到壓力,肯定不是因為害怕,而是因為慚愧吧!親見張P的為人與工作態度,重看『走進名醫的世界』頗受鼓舞!下面節錄幾段:
「這是像謎一樣的事,病人問我們一堆非常好、非常有價值的問題,我們很認真地幫他們思考,不會隨便敷衍他們。」堅持病人沒有得到理想的診斷,就絕對不會放棄的張美惠坦陳,自己雖然是臨床醫師,卻有著科學家慣有追求真理的精神。
歷經十幾年苦工,集合台灣許多B型肝炎帶原病患的痛苦經驗,以及醫界與學界的努力,一九九七年,由張美惠領軍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台灣全面B型肝炎預防注射與兒童肝細胞癌之發生率」一文,就此奠定張美惠在國際上無可取代的地位……對於研究的執著,更甚於得到世俗名位的張美惠坦言,「這比在台大升教授都來得重要」一項以科學家自居的她,對於這樣的成就,打從心裡高興。
從小父親就過世,張美惠看著母親與祖母辛苦養育自己,她坦言,這樣的母親讓她從懂事開始,救苦思如何表現來安慰她。「我一直非常努力,那是因為母親的精神感染了我。父親在我一歲左右就逝世,雖然我因為年紀太小,對父親沒有什麼印象,但母親碰到這麼不幸的事,讓我很能體會她的痛苦。」
張美惠的努力,從坐月子短短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完成兩篇論文,可以一窺究竟。張美惠得先生回憶道,當時張美惠白天睡覺,睡夠了也不賴床,就爬起來在臥室一旁的角落伏案寫論文,寫到清晨四點多,同是醫師的先生也搖頭讚嘆地說:「她是苦行僧。」這兩篇論文後來投稿至台灣小兒科醫學雜誌,還因此獲得小兒科醫學會得住院醫師研究獎一、二名。
坐月子還能寫論文,可見張P當年一定沒有受到「母嬰同室」的荼毒!
書中也節錄了張P自己的話,讀起來更讓人感動。
我是台灣第一個做小兒腸胃科的醫師。當學生時,其實我們都不知道自己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當時沒有人教我們做生涯規畫,我們一路跟隨著自己的興趣走到現今的道路上……在醫界,我經常聽到女生被歧視的事實,但從沒有發生在我身上。從進醫學院到現在,我也經常忽略我的性別,忘記自己是女生。我從不覺得做什麼或不做什麼,會跟性別有關。
其實我最害怕的是,當我老了,退休的時候,回憶我過往的生命時發現,自己曾幫病人做過錯誤的決定……所以我常問我自己:「我有沒有做錯?」
我一直是個滿熱心的醫師,有一位病人是警察的小孩,我還記得她是罹患肝癌,經我們判斷是「可以切除」。在所有肝癌的治療中,目前已切除的效果最好。可是病人跑去看中醫,中醫告訴他:「腫瘤打開,接觸到空氣,就會不治。」這是十年前的事了,我記得為了這名病人,我還特地跑去打聽他找的中醫師是誰,打電話說服這位中醫師,請他說服病人開刀,以免延誤治療……我常覺得努力是一回事,病人聽不聽是另一回事,但若不努力就是我的錯。
台大小兒科一向單純,從以前我當住院醫師到今天,從來都沒有派系。從我們老師到我們這一代,向來只有學問的爭執。老師給我們一個很好的環境與傳統,我們感受到溫暖,所以比較不會有爭執,而且小孩子看多了,我們也比較天真。
在新竹的家,熬夜讀完這個篇章,心裡是滿滿的感動。30年前雖然醫病關係沒有現在這麼差,但工作環境卻遠比現在惡劣。老師用她自己的故事,用她直到現在仍身體力行的工作精神,告訴我們「堅持」與「認真」的力量。或許,現在醫療界遇到的難題,在這些老師的眼中,都只是無數困難中的一種吧?「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我比文天祥更幸運,我的典範就在眼前,是我看得見、聽得到,可以隨時開口取經的。
可惜,就在我大受鼓舞的一週之後,新聞陸續報導了更多讓人灰心的新聞。這是大環境的悲歌,而在我所處的小環境裡,也有許多的不公不義。讓我不禁懷疑,我用名醫們30年前的故事勉勵自己,是不是跟開口閉口恢復古羅馬光榮的中世紀騎士一樣…愚不可及?
我希望可以選擇繼續相信,抱持著這個想法,繼續前進。看照片裡的張P,笑得多燦爛啊!(截自走進名醫的世界內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