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9日 星期五

不安

 

忙亂的一天就在一台失敗的PICC中劃下了句點,我的R3生活也宣告結束。回家的路上,一股無以名狀的徬徨襲來。



這些日子,我學會人生沒有太多的絕對。沒什麼事情是絕對有把握的,沒什麼事情是絕對沒意義的,沒什麼事情是絕對無私的,沒什麼事情是絕對公平的…



想通了這些事情之後,我學著比較樂觀面對事情。因為看事情的角度不同了,我試著跟很機車很蠻橫的病人家屬做朋友;也因為事事都多了新的面向,我也變得比較少生氣…但是也因為這樣,生活中原本我所堅持的,我深信不疑的,那些原以為永不轉移的基石也都鬆動了。



工作以來,這是第一次的,發自內心深處的…無法不去直視的不安。

2012年6月28日 星期四

數位音樂

image

iTunes音樂在台灣開張了,台灣的合法線上付費音樂市場終於進入了新的時代。打開iTunes的頁面,周杰倫、張學友、王菲、張雨生…各個世代的明星都有了自己的版面。古典樂、搖滾樂、電影原聲帶…等各型態的音樂也紛紛上架。許多早就絕版的、國內沒有進口的音樂都變得唾手可得。所有樂曲都可以試聽,也可以單獨購買,不用為了一首曲目去買整張專輯。我開心地在各頁面間來回點選瀏覽,似乎又回到小時候的情景。人擠人的唱片行裡,把一張張的CD抽出來又放回去…樂此不疲。



擁有第一只iPod nano至今已經快七年了。這些年雖然還是大量購買實體CD,但是越來越少有機會坐在家裡好好把一張CD從頭到尾聽完了。絕大部分的CD只聽個一兩次後轉成mp3就絕少再拿出來。之後iPod中反覆播放的也就只有那幾首。有時候我不免感到迷惘,自己持續的購買行為是不是一種病態的執迷呢?



當然,親手拆開新買的CD,拿出歌詞本,聞著嶄新紙張印刷的香氣,趴在床上就著歌詞本把專輯從第一首聽到最後一首,這樣的樂趣是數位音樂永遠無法取代的。不過,時代永遠不停地向前演進,有些事情就是會被淘汰。就像現在大家都很習慣汽車了,還有人在懷念黃包車嗎?昔日唱片行裡音樂知識淵博的店員恐怕也要跟三輪車伕一樣,成為歷史的一部分了。



結束我在iTunes的雲端血拼,我回頭從CD櫃中抽出一張辛曉琪1996年的專輯,靜靜回味,連帶追想了好多上個世紀的事啊。

2012年6月11日 星期一

近在眼前的名醫

忝為新竹人,這些年常常一年也很難在新竹住上幾天。偶爾回去了,除了看看老人家之外,翻翻舊書架也是小樂趣之一。這次回新竹,不小心翻到了一本『走進名醫的世界』,是天下文化在2001年出版的書。換言之,是我剛考上醫學院時買的書。書中深度訪問了13位名醫,我當時對這13個名字全然陌生,小小醫學生對於臨床醫學只能憑空想像,這些訪談看過也就忘了。許多年過去,我有幸能親炙幾位大師的風采,有多位仍無緣得見。驚喜的是,小兒科的張美惠教授也在13位大師之列。

IMG_0414
##ReadMore##
我當住院醫師時,張P已經較少從事第一線的臨床工作。但是臨床教學還是她非常重視的使命。在科裡眾教授的查房中,張P查房是我最喜歡的,她一絲不苟的認真不帶有權威性。如果晚輩感到壓力,肯定不是因為害怕,而是因為慚愧吧!親見張P的為人與工作態度,重看『走進名醫的世界』頗受鼓舞!下面節錄幾段:

「這是像謎一樣的事,病人問我們一堆非常好、非常有價值的問題,我們很認真地幫他們思考,不會隨便敷衍他們。」堅持病人沒有得到理想的診斷,就絕對不會放棄的張美惠坦陳,自己雖然是臨床醫師,卻有著科學家慣有追求真理的精神。

歷經十幾年苦工,集合台灣許多B型肝炎帶原病患的痛苦經驗,以及醫界與學界的努力,一九九七年,由張美惠領軍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台灣全面B型肝炎預防注射與兒童肝細胞癌之發生率」一文,就此奠定張美惠在國際上無可取代的地位……對於研究的執著,更甚於得到世俗名位的張美惠坦言,「這比在台大升教授都來得重要」一項以科學家自居的她,對於這樣的成就,打從心裡高興。

從小父親就過世,張美惠看著母親與祖母辛苦養育自己,她坦言,這樣的母親讓她從懂事開始,救苦思如何表現來安慰她。「我一直非常努力,那是因為母親的精神感染了我。父親在我一歲左右就逝世,雖然我因為年紀太小,對父親沒有什麼印象,但母親碰到這麼不幸的事,讓我很能體會她的痛苦。」

張美惠的努力,從坐月子短短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完成兩篇論文,可以一窺究竟。張美惠得先生回憶道,當時張美惠白天睡覺,睡夠了也不賴床,就爬起來在臥室一旁的角落伏案寫論文,寫到清晨四點多,同是醫師的先生也搖頭讚嘆地說:「她是苦行僧。」這兩篇論文後來投稿至台灣小兒科醫學雜誌,還因此獲得小兒科醫學會得住院醫師研究獎一、二名。

坐月子還能寫論文,可見張P當年一定沒有受到「母嬰同室」的荼毒!

書中也節錄了張P自己的話,讀起來更讓人感動。

我是台灣第一個做小兒腸胃科的醫師。當學生時,其實我們都不知道自己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當時沒有人教我們做生涯規畫,我們一路跟隨著自己的興趣走到現今的道路上……在醫界,我經常聽到女生被歧視的事實,但從沒有發生在我身上。從進醫學院到現在,我也經常忽略我的性別,忘記自己是女生。我從不覺得做什麼或不做什麼,會跟性別有關。

其實我最害怕的是,當我老了,退休的時候,回憶我過往的生命時發現,自己曾幫病人做過錯誤的決定……所以我常問我自己:「我有沒有做錯?」

我一直是個滿熱心的醫師,有一位病人是警察的小孩,我還記得她是罹患肝癌,經我們判斷是「可以切除」。在所有肝癌的治療中,目前已切除的效果最好。可是病人跑去看中醫,中醫告訴他:「腫瘤打開,接觸到空氣,就會不治。」這是十年前的事了,我記得為了這名病人,我還特地跑去打聽他找的中醫師是誰,打電話說服這位中醫師,請他說服病人開刀,以免延誤治療……我常覺得努力是一回事,病人聽不聽是另一回事,但若不努力就是我的錯。

台大小兒科一向單純,從以前我當住院醫師到今天,從來都沒有派系。從我們老師到我們這一代,向來只有學問的爭執。老師給我們一個很好的環境與傳統,我們感受到溫暖,所以比較不會有爭執,而且小孩子看多了,我們也比較天真。

在新竹的家,熬夜讀完這個篇章,心裡是滿滿的感動。30年前雖然醫病關係沒有現在這麼差,但工作環境卻遠比現在惡劣。老師用她自己的故事,用她直到現在仍身體力行的工作精神,告訴我們「堅持」與「認真」的力量。或許,現在醫療界遇到的難題,在這些老師的眼中,都只是無數困難中的一種吧?「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我比文天祥更幸運,我的典範就在眼前,是我看得見、聽得到,可以隨時開口取經的。

可惜,就在我大受鼓舞的一週之後,新聞陸續報導了更多讓人灰心的新聞。這是大環境的悲歌,而在我所處的小環境裡,也有許多的不公不義。讓我不禁懷疑,我用名醫們30年前的故事勉勵自己,是不是跟開口閉口恢復古羅馬光榮的中世紀騎士一樣…愚不可及?

我希望可以選擇繼續相信,抱持著這個想法,繼續前進。看照片裡的張P,笑得多燦爛啊!(截自走進名醫的世界內頁)
IMG_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