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31日 星期六

車廂中的色彩

上班以來,頻繁使用台北市大眾運輸,看見了求學時代從不曾見到的景色。

##ReadMore##

每天上下班通車單程都要花四十多分鐘,上班時間和石牌那家醫院比起來算晚了,但還是要六點多出門。噢~~如果大一大二時的我知道自己將來每天都會這麼早起,應該會不想畢業吧!在這樣的時間走進公車或捷運車廂,遇不到還在夢鄉的大學生,遇不到被爸媽捧在手心接送上學的小捧油,也遇不到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以人海戰術攻陷公車與捷運的,永遠是青春無敵的高中生呀!

每天在這些大眾交通工具上看見這些面孔,當然總會『好年輕啊!』『好純真哪!』『也太甜蜜了吧~~』等等的感嘆,而這些多到恐怖的小朋友還真的有本事讓我每天都湧出這些感嘆哪。建中學生在中正紀念堂下車,當中不乏圓圓胖胖,嘴邊毛超長還是死不肯刮鬍子的傢伙,也有小小年紀就玉樹臨風的少年兄。那套制服難看也不是新聞了,但每天看著,居然也領會了那駱駝裝帶來的是怎樣的一分認同與驕傲。北一女的小妹妹在台大醫院站下車,有些強者還有辦法在搖來晃去的車廂中背誦英文單字。可能是搭捷運的同校生較少,可愛的小綠綠們鮮少嘻笑打鬧,大部分都繃著一張臉。金甌女中的美眉就不同了,我永遠搞不清楚她們學校到底在哪一站,因為任何一站都可以看到成群結隊的紅色背心,帶著中學女生才有的,直率又甜美的笑容。成功高中的學生會在台北車站附近下車,白衣黑褲實在沒什麼特色,臉上神色大多侷促,不像建中學生光是站在路邊就是一副天地是我家的樣子。附中和中山女高的學生上學路線不會被我遇到,就真的很少見了。

制服文化真的是台灣很大的一個特色,所以大學生才會如此熱中舉辦制服日。我自己也相當以母校粉紅色的制服襯衫為傲。但是從小騎腳踏車上學的我,從不曾這樣在一路上看見各個學校的各色制服(我現在完全不記得新竹女中的制服長什麼樣子耶?)。那種一目了然的區分與識別,用顏色來區分歸屬的規則從小就開始了,想來也挺教人心驚!小小的車廂裡,各種顏色就這樣撞在一起,摩肩擦踵。在得失心最重的少年時光,在升學主義掛帥的風氣下,大家身上的衣服清楚地標示出自己的族群。想來,這樣的區分真是粗魯且野蠻。

我想,或許掙脫標籤的慾望,也就是在這樣的空間下悄悄萌發的。

(以上關於各校學生與制服的文字純屬我自己片面的感想,如果有冒犯到誰的母校請見諒~~)

2009年10月19日 星期一

塞拉耶佛的大提琴家

633833424344535132 sarajevo1

波士尼亞在1992年三月經過公投後宣布脫離南斯拉夫聯邦獨立,獨立當時約430萬人口,民族的組成為33%的塞爾維亞人,另外有17%的克羅埃西亞人及44%的波士尼亞人。佔近半數人口的波士尼亞人信奉回教,塞爾維亞族裔信奉東正教派並且反對獨立,遂於同年4月發動戰爭。塞爾維亞軍隊很快就佔領了6成的國土,並包圍首都塞拉耶佛,是為著名的『塞拉耶佛圍城 Siege of Sarajevo』。整個圍城歷時3年10個月,直到1996年2月29日才正式結束。這是近代戰爭史上歷時最久的一次圍城事件。

圍城戰役期間,一次迫擊砲攻擊打中了在塞拉耶佛街上排隊買麵包的群眾,大提琴家Vedran Smailovic接下來連續22天在事件發生地點演奏,悼念22位因為那場攻擊而身亡的市民。這個真實事件啟發了作者Steven Galloway,進而寫下了這本書。

##ReadMore##

雖然以『塞拉耶佛的大提琴家』為名,但大提琴家出場的時間並不多。作者藉著這連續22天演奏的事件,以非常細膩的筆觸書寫了三個小市民在戰爭中的心情軌跡:一個奉命保護大提琴家的女狙擊手,一個需要徒步一整日為家人取回乾淨日用水的男子,一個將妻女送出國後寄住在妹妹家的麵包師傅。這三個人的生活毫無關聯,但是三人面對戰火時卻感染著同一份愁緒。那是一種對現況難以置信的困惑,對眼前不公不義無可奈何的憤怒,還有不願意被擊倒的堅持。物資缺乏,缺水缺電;走過每個十字路口都要擔心會被狙擊手射殺;都市的公共設施赤裸裸地展示著砲火攻擊後的殘敗。在這不知何日方休的煉獄之中,只有忘卻何謂「正常」,才能面對這不斷上演的邪惡與瘋狂。

書中最感動我的是作者強調了「為自己作主」的珍貴。女狙擊手奉命保護大提琴家,也就是要在大提琴家被射殺之前,先找到並殺死那位敵軍派來的殺手。當她鎖定目標之時,發現這個殺手也在仔細聆聽著大提琴演奏,她意識到自己一點都不想殺這個人,但她終究開了槍。之後她被指定要射殺一民手無寸鐵的路人,只因為這個路人屬於敵軍,她拒絕了。即使這是一場兩軍對峙,你死我活的戰役,不代表我必須恨敵方的每一個人。更重要的,我不要聽從任何人的指示告訴我應該去恨誰和應該去愛誰。理性的思考下,這是一場保衛自己家園的戰爭;但在盲目的仇恨下,這就是一場毀滅對方的戰爭。即使會以叛徒之名被逮捕,女狙擊手仍然決定保留自己做主的權利。

麵包師傅親眼見到過馬路的男子被轟掉半顆頭,橫屍路中央,沒有人敢去動那具屍體。他為了過這個馬路,已經躊躇徘徊了好幾個小時,幾度要過了都因為狙擊手的槍響而又躲了回來。最後他看見對街大樓的窗口前有一個攝影記者正把鏡頭對準了路口要拍攝錄人被槍擊的照片,大大的鏡頭好像等著看一場笑話一樣。他忽然決定衝到馬路中央把那具男屍抬回來,因為塞拉耶佛是他從小生長的城市,這個城市裡的人絕對不會看到有人橫屍街頭還無動於衷,即使是戰爭也不能改變這一點。眼前的街景就算殘破,眼前的情況就算危急,他決定當自己的主人,要當一個高貴的塞拉耶佛市民,拒絕讓這場戰爭改變自己的原則。

『塞拉耶佛的大提琴家』呈現的故事是非常片段,非常枝節的。三條故事線自始至終沒有匯集在一起。它給我的感受也是片面的,可是非常震撼。波士尼亞內戰似乎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情,國小時常常在電視新聞看到,那時當然是看不懂新聞在報什麼。然而十多年來更多的戰爭與恐怖攻擊佔領了新聞版面,這場浩劫已經被21世紀的人們所遺忘,我們就如同遺忘明星誹聞一般遺忘了這段歷史。長達3年10個月的戰爭縮小成網路上的一筆資料,就好像大提琴家悼念的那些受害者,只剩下罹難名單中的一個名字而已。但這段歷史真正存在過,它狂爆地撕扯出人類最黑暗的暴行與最高貴的情操。翻閱這本書,忽然覺得這些小人物的小故事可以發生在古往今來的任何一場戰事之中,因為戰爭的本質其實未曾改變過。想到這,不由得感到荒涼,而這荒涼已不知該換得幾日的琴聲悼念?

2009年10月12日 星期一

咖啡早晨

Roasted_coffee_beans

時序入秋,我為自己煮了今年第一杯熱咖啡。

幾個月前,我決定試著自己煮咖啡。經過兩年的見習&實習生活,我相當清楚地了解到醫生的生活是如何地與咖啡緊密相連,也深切體認到少了咖啡的早上可以致人陷入怎樣的昏沉。實習醫師尚且如此,住院醫師更是不能倖免。或許這是一種制約行為,我們需要咖啡提醒自己該打起精神工作了;也可以說,一杯咖啡之後,我們再也不能拿『我還沒喝咖啡』當作萎靡的藉口,無可開脫地必須振作起來!

##ReadMore##

便利商店架上有琳瑯滿目的咖啡可供選擇,有難喝到爆的鋁罐伯朗,好一點但還是難喝的左岸,讓人減輕罪惡感的低糖咖啡歐蕾,也有喝起來像是液態塑膠的極品純黑咖啡~~喝了全無罪惡感,但我寧可選擇罪惡感;當然也可以在結帳櫃檯要一杯現沖咖啡,順便欣賞漂亮的桂綸鎂。如果想得開,可以大大方方地買一杯即使打過醫院員工折扣還是很貴的星巴克,不過斥資喝星巴克通常是為了犒賞自己或者為了發洩情緒。

既然喝咖啡將成為常態,那我想要喝自己煮的!原本毫無基礎知識的我,決定從零開始培養『煮咖啡』這個興趣!熟讀了某本入門書籍之後,我在某天把所有的消費券都花掉,帶回一台磨豆機、一只摩卡壺、一個奶泡壺,還有一包烘培過的義大利咖啡豆(當然光靠消費券是不夠的~~)。

我覺得摩卡壺的煮法最適合上班族,方便、好清洗、不需要濾紙,而且煮出來的咖啡與咖啡渣完全分離。早上起床先花30秒鐘把豆子磨出來,壺具set好放上電磁爐,就直接丟在一旁去刷牙洗臉,反正摩卡壺自己會出聲告訴你咖啡煮好了,一切就跟燒開水一樣簡單。

但是,要煮一杯好喝的咖啡就不是像燒開水這麼簡單了。尤其夏天都喝冰咖啡,煮出來的咖啡要加冰牛奶調和溫度,但若不是espresso機器煮出的濃縮咖啡,加上冰牛奶之後味道就太淡了。因為常常拿捏不好牛奶與咖啡的比例,有許多個早晨,我滿心喜悅地喝下第一口咖啡時卻被自己口中恍如洗杯水的液體給嚇到。

時序入秋,我為自己煮了今年第一杯熱咖啡。我用的是新購入的香濃咖啡豆,用奶泡壺打了漂亮的奶泡澆入杯中~~該死!這杯咖啡看起來真是職業級的!雖然我也知道煮好的咖啡一定要搶在黃金時間喝完,但在家把咖啡喝掉就失去以咖啡為工作打氣的感覺了。好不容易走進醫師會議室,喝下第一口,啊哈!嘗起來也是職業級的喔!

等到我真的煮出心得之後,肯定要砸錢買一台espresso咖啡機,然後也要買一台Syphon壺,純粹擺著好看用!不過這些都是以後的事情囉~~

2009年10月7日 星期三

Youth without youth, 21世紀的莊周夢蝶

已經一整年沒有去過長春戲院了,上次應該是去看『小提琴革命曲』吧!趁著在外院值班隔天可以中午下班的福利,最近選了幾部電影,想好好利用這些時間。頂著大風大雨,我去看了這部『Youth without youth 第三朵玫瑰』。

youth-without-youth 

##ReadMore##

這是『教父』導演Francis Ford Coppola睽違多年的新作,據說故事靈感來自莊子。去年推出後評價兩極,我自己也覺得故事太紛雜,手法也太刻意。但本著其以『莊周夢蝶』為基礎的梗概,電影卻有著相當耐人尋味的開頭與結尾。

70歲的男主角在一場意外之後回復了30多歲的樣貌。儘管此後歷經人世滄桑,容貌卻不再變老。幾十年後他足跡遍佈世界,遇見所愛卻又被迫分離。最後他重回自己的故鄉,造訪當年熟悉的咖啡館。他坐在熟悉的座位上,忽然間當年的好友們又回到了眼前,鏡中的自己又變回白髮蒼蒼。他不禁疑惑了,眼前的一切如舊,是自己在作夢?抑或過去的幾十年才是黃粱一夢,現在終於醒了?

如真似幻的一個提問,讓整整兩小時的故事瞬間化為一片巨大的虛無。此夢彼夢,在時間空間的反覆辯證下鏡射出無限的可能。大部分這類以夢境為解釋的結局總會讓我想翻桌,而這部『第三朵玫瑰』恰好相反,中間有很多情節讓我想翻桌,反而是結局的悠遠感拯救了一切。這兩天我反覆回味著這個結局,這個莊周夢蝶的機關本來就是個無限迴圈,但卻越想越有意思。

我對Francis Ford Coppola以前的作品不熟,但肯定不是相同的風格。『教父』的影迷看到這片應該會傻眼吧!平心而論整部片子有許多賣弄與生硬的部分惹人詬病,但我慶幸自己能夠欣賞到它獨特的美感。